3月29日,《二季度中国股市投资策略赋能峰会》在深圳盛大召开。会上,德讯证顾首席投顾、大湾财经研究所所长常建武深度解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机遇。他从技术突破、算力需求、商业模式及产业链机会等多维度展开分析,为投资者勾勒出AI产业从技术萌芽迈向规模化落地的清晰路径。
常建武指出,国产AI模型、互联网大厂生态合作推动应用加速落地、国产算力需求爆发及AI编程提效是当前核心机遇;他强调AI产业正从技术萌芽迈向业绩兑现期,聚焦算力基建、国产替代及垂直场景应用,把握“开源降本+效率革命+场景落地”的结构性机会。具体来看:
一、技术突破:国产AI模型崛起,开源与降本驱动应用爆发
1、DeepSeek引领国产模型技术革新
DeepSeek通过开源模型(如DeepSeek-R1、DeepSeek-V3)大幅降低AI部署门槛,推动技术“平权”。DeepSeek-V3的开源使推理成本显著下降,可能触发“杰文斯悖论”——技术效率提升反而刺激需求激增,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和机构加入AI应用行列。
2、算法优化与生态合作加速落地
字节、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厂通过MaaS(模型即服务)模式开放大模型能力,结合生态合作推动AI Agent、AI编程等技术快速渗透。常建武特别强调,AI编程对人效的提升将成为计算机行业的“第二增长曲线”。数据显示,若人员效率提升5%-30%,行业净利率可从3.4%跃升至6%-17%,潜在利润空间巨大。
二、算力需求:AIDC景气度飙升,传统IDC向智算中心转型
1、AI大模型催生算力刚需
全球AI大模型参数呈指数级增长,训练算力需求约每2个月翻倍。预计2030年全球智算规模将突破14400EFLOPS(2023-2030年CAGR达49.2%),中国智算规模2028年有望达2781EFLOPS(2024-2028年CAGR 40%)。
2、AIDC成为核心基础设施
与传统IDC相比,AIDC(智算中心)在算力密度、功耗和能效上要求更高,单机柜功率可达20-100kW(传统IDC仅2-8kW)。国内“东数西算”工程加速AIDC布局,内蒙古、长三角、粤港澳等枢纽建设领先,交付周期从12个月缩短至6个月,推动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3、商业模式多元化
AIDC产业链涵盖机房托管、算力租赁、AI平台服务等,头部云厂和中小科技企业需求分化。例如,机房托管服务主要面向阿里、字节等大厂,而算力租赁则服务于中小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全球AIDC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151亿美元增至2032年的940亿美元(CAGR 25.7%),远超传统IDC增速。
三、聚焦算力基建、AI应用与国产替代
1、算力基建确定性最高
上游AI芯片、服务器(如GPU云服务器)需求爆发,2024年全球GPU云服务器出货量同比增长278%,浪潮、戴尔等厂商深度受益。液冷技术、高速网络等配套领域亦存增量机会。
2、AI应用百花齐放
生成式AI(AIGC)在医疗、金融、教育等垂直场景加速落地。例如,科大讯飞的“星火大模型”已在多行业构建应用生态,拓尔思依托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技术布局政务与安全领域。
3、国产替代加速
国产算力需求激增,华为昇腾、寒武纪等自主芯片厂商逐步突破技术壁垒。政策端,“东数西算”与AI新基建规划进一步强化本土产业链优势。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2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常建武:算力狂飙+开源降本,引爆人工智能千亿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