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正掀起新一轮全球性科技浪潮,从技术创新到产业融合,从资本聚焦到政策支持,全方位渗透至经济社会各领域,重塑着传统发展逻辑。
为清晰拆解这一浪潮的核心脉络,下文将围绕AI大浪潮的核心特质及与移动互联网的差异、爆发的驱动因素、实践中的布局思路,展开分析,为理解AI时代的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一、AI大浪潮的核心特质及与移动互联网的根本区别
(一)核心特质
1、技术主导性
AI浪潮处于科技周期起点,以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大量技术人才成为行业核心力量,区别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人才占优的格局,且行业会从技术主导逐步过渡到产品主导阶段。
2、机器“人性化”
AI本质是赋予机器“人性”,让机器具备人类智能,在专业领域达到甚至超越人类水平,同时需兼顾科技向善,赋予机器道德与伦理,最终目标是解放人类,减少工作束缚,而非将人“机器化”。
3、“集大成”属性
AI发展依赖多领域综合支撑,从前端芯片(突破算力瓶颈)到后端算法(需大量数据支持),具有“硬科技”特征,且发展周期长、资金与社会资源投入规模大,需长期耐心布局。
4、共识驱动
政府、学界、产业界、投资界已形成自上而下的一致共识,这种共识能整合资本、技术等要素,推动“AI+”落地,叠加国家密集发布的AI政策,为行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二)与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根本区别
1、人才结构
AI浪潮以技术人才为核心,移动互联网浪潮以产品人才为主导;
2、发展基础
AI依赖芯片、算法、数据等多领域协同,移动互联网对单一领域依赖度较低;
3、商业逻辑
移动互联网易形成双边网络效应(如社交、内容平台),AI当前多为技术驱动的大模型交互,建立双边网络效应难度更高。
二、AI大浪潮爆发的多因素驱动逻辑
AI浪潮爆发并非单一因素作用,而是技术、算力、资本、共识、政策的多方面共振。
(一)技术积淀是基础
Transformer架构带来的注意力机制,让机器能捕捉复杂关系,催生更多应用;AI芯片(如昇腾系列)采用新架构与低精度数据格式,实现算力与精度的平衡,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撑。
(二)算力与资本同频共振
英伟达等企业的芯片技术进步推动算力提升,同时资本大量投入算力基础设施(如超节点、数据中心),形成“算力提升-应用拓展-资本加码”的正向循环。
(三)共识与政策是推力
全行业共识整合各类资源,国家层面的AI政策明确发展方向,叠加美联储降息为国内科技产业创造宽松资金环境,进一步加速行业发展。
三、AI浪潮下的核心布局思路
(一)寻找平台级企业机会
聚焦两大方向——一是具备AI特性的双边网络效应商业模式(突破当前大模型交互的单一逻辑),二是复杂产品创新(如软硬一体化产品,结合人类需求解决通用性问题)。
(二)赋能区域制造业数字经济
依托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如浙江),推动AI与制造业、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借助“举全省之力打造AI高地”的战略,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形成区域独特竞争力。
(三)打造全产业链生态基金
围绕核心区域(如上海)设立细分赛道直投基金,覆盖端侧、算力、应用端等全产业链,挑选链主企业协作,推动区域及全国AI生态建设。
(四)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通过设立未来产业研究院,从“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角度,布局空间智能等未来领域,从成长期、后期投资转向早期科技投资,捕捉颠覆性创新机会。
(五)采用“上游确定+下游弹性”哑铃策略
上游配置算力、硬件等现金流明确的基础设施,下游前瞻布局智能汽车、机器人、SaaS、内容工具等领域,对冲技术路线风险,享受产业红利。
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AI大浪潮来袭!这些方向注意了:①算力②智能汽车③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