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闭幕两天后,资本市场对机器人板块的关注持续升温。本届大会交出的“成绩单”令人振奋——总销售额突破2亿元,融资规模近15亿元,国际参与度创历史新高。这一系列数据不仅印证了机器人产业商业化落地的加速,更折射出中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一、销售与融资:市场热度的直观体现
本次大会打造了首届“ETown机器人消费节”,创新推出“机器人大世界”和“机器人4S店”,吸引了大量观众和消费者。据大会组委会统计,会期累计售出机器人及相关产品1.9万台,销售额超2亿元。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消费者对机器人产品的高度关注和认可,也显示出机器人市场的巨大潜力。
此外,大会汇聚了220家国内外知名机器人企业,其中核心零部件企业60家,集中展示了1569件产品,融资金额达14.81亿元。这些数据表明,机器人行业正在吸引大量资本投入,产业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二、技术与应用:创新驱动行业升级
大会期间,123款新产品亮相,涵盖了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同时,大会发布了《2025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趋势》《机器人出海研究报告》等研究成果,启动了“具身智能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具身智能机器人实训平台建设推进计划”等6项人才计划。这些成果不仅展示了机器人技术的最新进展,也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
此外,大会现场搭建超500个应用场景,展示了机器人在智能制造、医疗康复、物流配送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这表明,机器人技术正在不断拓展其应用边界,为各行业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三、国际合作:拓展全球市场
此次大会得到了28家国际机构的支持,邀请了32位国际顶尖专家分享全球机器人创新前沿和应用热点。大会吸引了527位国外嘉宾参会、1731位外籍人士观展、160位国际选手参赛。东盟智慧产业联盟、尼泊尔机器人协会、喀麦隆机器人协会等机构发布了机器人应用场景需求,新加坡团组发布了29项采购和合作需求。这表明,机器人行业正在加速全球化进程,国际合作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机构观点:机器人板块长期价值凸显
中金公司: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已进入“硬件放量+软件增值”阶段,建议关注传感器与运动控制模块龙头。
光大证券表示,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突破性一年,万台级别的量产将带动下游产业链进入确定性放量阶段。
光大证券:从人形机器人量产节奏的角度,2025年将会是突破性的一年。万台级别的量产将带动下游产业链进入确定性放量阶段,而万台级别的数据采集和训练有望真正解决数据匮乏的难题,推动人形机器人向更泛化、更实用的阶段。
综上,从世界机器人大会的火爆成交到资本市场的积极反馈,机器人产业正站在规模化爆发的临界点。随着技术、资本、政策的多重共振,这一赛道不仅将重塑全球制造业格局,更可能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对于投资者而言,或许正如大会上感受的“未来已来,唯变不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14.8亿热钱狂飙!全球疯抢机器人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