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认证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证书编号:ZX0118) | 客服电话:400-636-8688 | 投诉电话:0755-33189899

真相大揭秘!人形机器人为何总是执着于体育竞赛?

往返竞速跑、足球对抗赛、机器人格斗……近日,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在江苏无锡举行,150多台机器人“选手”在运动场上展开比拼。此前的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也引起广泛关注,北京今年还计划举办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真相大揭秘!人形机器人为何总是执着于体育竞赛? 1

 

从跑“半马”到运动会,机器人扎堆搞体育背后,映射出的是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据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7.6亿元,2030年有望成长为千亿元市场。作为未来产业的标志性产品和重要方向,人形机器人正凭借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资。

 

机器人扎堆搞体育为哪般?

 

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上的2V2机器人足球比赛,红蓝双方机器人在模拟绿茵场上攻防交替,贡献了“脚后跟进球”“中场射门”等名场面;投篮比赛中,机器人“铁墩”手腕轻扣,十投全中赢得满堂彩……

 

“体育竞技提供了复杂多样的真实场景,对机器人来说意味着从感知环境到信息分析、再从实时决策到运动控制的考验,这正是机器人研发需要的。”在清华大学计算机博士、体育部博士后李晨曦看来,体育竞技是机器人技术理想的试验田,也是机器人迈出实验室、走向真实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一步。

 

国际大赛一直是高新科技的试验场。从奥运赛场的计时系统、高速摄像机,到网球“鹰眼”、世界杯VAR(视频助理裁判)技术,人类不断将新技术应用于体育。

 

机器人比赛,正是一种科技综合测试。“为什么搞体育?”江苏一家科技企业人形机器人事业部副总经理郭大宏说:“就是为了把机器人性能设计得更稳定可靠,向应用领域拓展。”马拉松的耐力、格斗的对抗、运球的走位,模拟了现实中复杂的动态环境,考验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环境感知、能源管理等综合能力。

 

竞技体育为机器人研发测试走出“一条路”,也为机器人走近大众、走向市场打开“一扇窗”。科技创新也需要“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玄智(深圳)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赛事总监王奕涛说:“大家都在寻求突破,这次运动会能把这么多机器人研发企业的尖端科技进行集中展示,无疑可以助推前沿信息交流和技术整合。”

 

利用体育赛事的高关注度和娱乐性,推动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大众视野,对消除公众的技术距离感、提升社会认知度也是一大利好。多家参赛企业负责人坦言,希望借比赛为自家机器人争取更多曝光,拓展应用场景,发掘更多潜在市场机会。

 

 

真相大揭秘!人形机器人为何总是执着于体育竞赛? 2

 

钢铁运动员“蹒跚学步”

 

参加北京亦庄半马的人形机器人“天工Ultra”身高1米8,两条大长腿擅长奔跑;重心稳、续航长的“旋风小子”则是小个头,脚上穿着童鞋;参加足球对抗赛的机器人“加速T1”身高仅1米2,但射起门来毫不含糊……

 

这些参赛机器人的“高矮胖瘦”各不相同,但都不约而同地模仿了人形。既是机器,为何执着于做“人”?

 

“机器人要想服务于人类,首先要适配人类环境。”东南大学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徐宝国表示,日常生活中从楼梯台阶的高度到门把手的形状,包括体育场上从运动器械的尺寸到比赛场地的布局,都是按照人类身体结构量身定制的。“试想一下,如果踢球的机器人没有双脚,而是用轮式底盘,可能永远无法适应真实球场和足球比赛规则。”

 

在无锡同期举行的人形机器人百人会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汉表示,人的一双脚可以走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人形机器人具备高度通用的形态,可适用于各种场景和复杂作业,所以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

 

实践证明,机器人的人形设计在面对真实生活场景时具有独特优势。在北京亦庄半马中,“天工Ultra”机器人就凭借类人关节结构,成功摘得冠军奖杯。而采用履带式设计的机器人,在面对赛场复杂地形时表现不尽如人意。

 

 

真相大揭秘!人形机器人为何总是执着于体育竞赛? 3

 

不过,北京亦庄半马的机器人完赛率仅30%,2小时40分42秒的冠军成绩也与人类马拉松运动员的最好成绩相去甚远;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的足球对抗赛上,机器人球员被自己绊倒后“负伤”,被工作人员用担架抬出赛场,为现场观众贡献了不少笑声……机器人赛场表现与公众预期中的科幻场景有差距,甚至屡屡“翻车”,这与ChatGPT、DeepSeek横空出世时公众的惊呼形成反差。

 

对此,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表示,ChatGPT和DeepSeek只类似我们处理文本的“脑区”,但运动等场景涉及“小脑”的控制以及视觉、听觉、触感等多模态的联合控制,要复杂得多。

 

“机器人如果不小心出点洋相,我们反而‘更开心’。”王奕涛说,机器人在动态复杂环境中的运动控制极具挑战,团队希望以此来测试稳定性,在“实战”中尽可能多地收集反馈数据,以改进提升。

 

看似表现笨拙,实则潜力巨大。徐宝国是机器人运动会的“铁杆粉丝”。在他看来,人形机器人投身运动有望带动局部领域的技术突破。例如,格斗项目推动灵活对抗与快速响应策略发展,足球项目促进团队协作算法优化,跑步项目则考验步态控制和能耗管理。这些成果一旦成熟,还将赋能康复训练、辅助运动、灾害救援等人机共存和协作应用场景,具备极高的应用价值与商业化潜力。

 

 

真相大揭秘!人形机器人为何总是执着于体育竞赛? 4

 

机构观点:人形机器人产业成长空间巨大

 

东莞证券指出,随着政策支持持续推进,技术迭代不断成熟,应用场景逐渐拓宽,人形机器人产业成长空间巨大。三个方向重点把握:一是核心零部件环节,减速器、伺服控制器、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厂商有望率先受益,例如绿的谐波、鸣志电器、三花智控、埃斯顿等;二是整机组装环节,具有深厚技术积累、丰富产品线和市场份额优势的头部企业有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例如优必选科技、小米集团-W、拓邦股份等;三是应用场景拓展环节,在工业、服务、医疗、教育等领域积极探索人形机器人应用的企业,有望打开新的增长空间,例如科大讯飞、九号公司-WD等。

 

中航证券认为,具身智能发展初期,硬件成本高、技术水平有限,落地场景相对受限,当前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仍处于早期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链的成熟,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两条主线需留意:一是上游核心零部件领域,如减速器、伺服电机、传感器等,相关企业有望受益于产业发展带来的需求增长,例如绿的谐波、双环传动、鸣志电器、禾川科技等;二是具备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的人形机器人整机厂商,随着产业的发展,有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例如优必选科技、小米集团-W等。

 

真相大揭秘!人形机器人为何总是执着于体育竞赛? 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真相大揭秘!人形机器人为何总是执着于体育竞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