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人形机器人落地时间表公布。4月27日,界面新闻从美的方面获悉,其自主研发的类人形机器人,将于5月正式进入入厂,下半年进入线下门店!
此前,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TO卫昶透露,美的集团十分看好人形机器人赛道。现在的策略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推进家电机器人化,使相对短期的落地成为现实,另一方面布局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深挖应用场景,希望在未来,人形机器人也能应用在工业制造场景,甚至一些商业应用场景上。
落地时间表与场景应用
工厂场景(5月起):
美的人形机器人将于5月率先部署于湖北荆州的洗衣机工厂,承担机器运维、设备检测、搬运等任务,并逐步推广至其他生产基地。
此类机器人已具备基础操作能力,例如拧螺丝、端子插接、面板装配等,未来将结合多模态AI技术提升复杂任务执行能力。
零售场景(下半年):
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将人形机器人引入线下门店,用于商业导览、产品演示、制作咖啡等服务。试点案例显示,此类应用能显著提升用户体验与消费转化率。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美的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很早。早在2015年,美的就布局机器人产业,通过收购库卡等“动作”,跻身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前四。去年,美的对外宣布公司布局人形机器人业务,正式成为国际人形机器人“玩家”之一。
美的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路径呈现三大特征:
核心部件国产化:通过收购库卡积累的伺服控制技术,美的已实现谐波减速器寿命突破 2 万小时(国际一线水平),自研的六维力传感器成本降低 40%,精度提升至 0.5N 以内。这些核心部件的突破使整机成本较外购方案下降 30%,为规模化量产奠定基础。
具身智能技术融合:美的构建了 “大脑 + 小脑” 双系统架构。机器人大脑基于多模态大模型实现任务推理,例如将复杂的设备运维拆解为 1200 + 原子动作;机器人小脑通过强化学习优化运动控制,使双足行走稳定性提升至 98%,可在 0.2 秒内完成动态避障决策。
跨场景技术复用:家电领域积累的语音交互技术(支持方言识别,准确率 98%)与视觉感知技术(3D 视觉 + 毫米波雷达)被迁移至机器人,使其在门店场景中能精准识别顾客需求,在工厂场景中实现设备缺陷的微米级检测。
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今年或迎来量产元年!
作为未来产业的前沿领域,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4月10日发布《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有望达到1.24万台,市场规模为63.39亿元;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将接近34万台,市场规模将超过640亿元;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将超过500万台,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此外,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今年或将迎接量产元年。
目前,国内外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已经公布今年人形机器人量产规划,最知名的如特斯拉Optimus量产预期5000台。
此外,国内包括智元机器人、傅利叶机器人等在内的人形机器人厂商已经逐步开启量产模式。智元机器人2025年1月累计下线1000台机器人、傅里叶机器人2024年交付100台。
银河证券表示,随着车厂实训、零售场景探索,人形机器人的行业规模量产节点越来越近。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食品配送、危险场景率先落地,之后再步入家庭,预计203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达到197万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美的人形机器人大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