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不仅依赖上游核心部件的突破,中下游的落地与应用更是决定产业生命力的关键。中游连接技术与产品,下游对接市场与需求,二者共同构成智能网联汽车从“实验室”走向“寻常路”的核心环节。接下来,我们继续从中游产业规模与下游应用场景两方面,解析其中的核心要点。
一、中游:产业规模扩张与技术落地加速
1. 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我国政府大力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将其视为解决交通安全、道路拥堵、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重要抓手,推动汽车行业的科技变革与升级。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分析及前景研究报告》,2022年国内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为1259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5.56%;2023年约为1613亿元。分析师预测,2024年将达2152亿元,2025年进一步增至2721亿元。
2. 出货量持续攀升
汽车与智能网联化的融合,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还推动了交通系统的智能化与自动化。中商产业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国内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约1630万辆,同比增长18.98%;2023年约1880万辆。随着智能网联技术普及、6G网络发展及消费者接受度提升,预计2025年出货量将增至249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16.1%,发展空间广阔。
3. ADAS级销量快速增长
智能网联汽车普遍搭载ADAS(L1+L2)智能驾驶技术,目前L2级技术已实现批量生产。上述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ADAS级智能网联汽车销量为934.8万辆,2023年增至1481.1万辆;预计2024年突破1700万辆,2025年达1895.5万辆。
4. 渗透率向高阶迈进
国内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稳步提升,商业化应用正从L2阶段向L3阶段过渡。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年ADAS级(L1+L2)仍是主流,渗透率达52.4%;预计2030年ADAS级渗透率将达64.9%,自动驾驶(L3至L5)渗透率约22.6%。
5. 企业布局多元化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行业与交通智能化的重要趋势,吸引了众多企业布局。目前参与企业类型多元,包括长安汽车、比亚迪、广汽集团等车企均在该领域加大投入。
二、下游:应用场景拓展与市场需求释放
1. 智慧出行:从网约车到无人驾驶的升级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2022年国内乘用车智慧出行服务市场规模有所波动;2023年疫情全面解封后,市场规模稳步回升。中商产业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智慧出行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23年市场规模为3194亿元;预计2024年达4055亿元,2025年突破5000亿元。
从市场结构看,网约车占比最大,2024年市占率78.3%,网约出租车、顺风车分别占12.5%、9.1%。随着自动驾驶技术进步,无人驾驶出租车有望带来更经济安全的体验,进一步推动智慧出行市场增长。
2. 智能物流:规模扩张与效率提升
202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52.4万亿元,同比增长5.2%;2024年1-11月达320.2万亿元,同比增长5.8%。物流业收入同样保持扩张,2023年总收入13.2万亿元,同比增长3.9%;2024年1-11月达12.5万亿元,同比增长4.0%。智能网联技术的融入,正推动物流行业向高效、智能方向升级。
智能网联汽车的中下游环节,是技术落地的“试验场”与市场价值的“转化器”。中游的规模扩张与技术迭代,为下游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而下游场景的多元化需求,又反过来推动中游技术持续升级。从车企的多元布局到智慧出行、智能物流的场景爆发,中下游的协同发展正让智能网联汽车从“概念”变为“常态”,不仅重塑汽车产业格局,更将深刻改变人们的出行与生活方式。对于关注这一领域的投资者而言,把握中下游的核心趋势,或许能更精准地捕捉产业成长的机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注意!散户要记住,智能网联汽车中下游这几大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