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浦东新区支持企业“走出去”行动方案》,提出“双阶段”战略目标:到2025年,培育40家高成长性出海先锋企业,吸引10家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出海企业总部;到“十五五”期末,累计打造400家出海先锋企业、100家出海企业总部。这一目标与浦东开发开放35周年的高水平改革开放推进会形成呼应,旨在将浦东建设成为服务企业“走出去”的前沿窗口,推动中国装备、技术、标准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
一、政策亮点:人民币国际化与跨境金融创新
1.人民币结算与投融资支持
《方案》明确配合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支持企业通过人民币开展国际结算和跨境投融资,有效规避汇率波动风险。例如,企业可通过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实现本外币一体化资金管理,享受离岸汇率定价和跨境资金自由划转便利。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上海FT账户累计开立17万个,年均跨境收支增速超30%,非居民企业通过该账户办理跨境收支增速近40%。
2.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突破
《方案》提出探索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更多应用场景。近期,上海已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试点银行可通过该平台实现数字人民币与其他国家央行数字货币的实时兑换与结算。例如,广州南沙区已落地船舶交易场景下的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单笔业务耗时从传统模式的数天缩短至实时完成,降本增效。
3.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升级
《方案》提出持续推进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将符合条件的“走出去”企业纳入试点范围。参考福建、厦门等地的试点经验,企业可享受贸易收支轧差净额结算、服务贸易代垫分摊简化等政策,单笔业务办理时间缩短一半以上。此外,浦东还将优化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支持财资中心建设,帮助企业统筹全球资金配置。
二、机构观点:政策红利释放,关注三大投资主线
中信证券指出,浦东“走出去”政策与《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形成协同,临港新片区等重点区域将成为制度型开放的核心载体。建议关注三类企业:
1.跨境金融服务机构:如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的银行,以及提供跨境结算、外汇风险管理的金融科技公司;
2.出海先锋企业:聚焦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优先受益于政策扶持和资金便利;
3.自贸港概念股:临港新片区内的园区开发企业(如浦东金桥、外高桥),以及参与离岸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的企业。
中金公司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与跨境金融创新将重塑全球资本流动格局。浦东政策通过FT账户、数字人民币等工具,推动企业从“贸易出海”向“资本出海”转型,长期利好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建议关注跨境支付基础设施(如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CIPS)、大宗商品跨境套保(如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浦东此次政策以人民币国际化为核心,通过金融创新与制度开放,为企业“走出去”构建了“风险对冲+成本优化+服务保障”的全链条支持体系。随着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FT账户功能升级等政策落地,浦东有望成为全球企业布局亚太市场的“首选枢纽”,并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注入新动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重磅利好!出海“桥头堡”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这三大投资机遇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