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AI)初创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火爆全球后,国内外机构纷纷唱多看好、做多回流中国股票。
来自国际投行高盛和全球基金资金流和资产配置数据供应商EPFR数据均显示,春节前夕,在海外,中国资产重新吸引资金流入。
此外,在2月5日的最新报告中,德意志银行唱多称,2025年是中国超越其他国家的一年,预计中国股票“估值折价”将消失,A股/港股牛市将继续并超过此前高点。以下是相关分析简要内容:
支持牛市周期开启的因素
产业竞争力提升:中国企业在高端制造与服务领域持续构建全球性价比与质量的双重优势。
例如,中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总量的70%,驱动生产率优势及人均财富的积累。此外,中国制造业从传统领域到复杂产业不断跃迁,2024年底在汽车出口领域的迅速崛起也引发全球关注。
政策与市场环境利好:政策重心向消费端倾斜,叠加金融开放政策的利好,为股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中亚、西亚、中东及北非市场深度联通,构建并联动释放潜在市场机遇。
全球资金配置需求:在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欧美制造业衰退以及西方企业竞争力下降的背景下,全球资金可能会重新配置至中国市场。
估值折价消失的原因
企业全球竞争力增强:中国企业在多个制造业领域以及服务业提供了超值且质量上乘的产品,全球投资者将为主导地位买单。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崛起,其股票的内在价值将被重新评估,从而推动估值提升。
创新能力与知识产权认可:中国在高附加值领域不断实现突破,如2025年低成本人工智能系统DeepSeek的推出,体现了中国知识产权已获得全球认可。这种创新能力将提升中国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进而推动估值上升。
市场预期改善:随着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认知不断加深,市场预期将逐渐改善,对股票的估值也将更加合理,从而推动估值折价的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国内券商一哥中信证券也发声,中国科技类资产价值正在被全球投资者重估,预计本轮行情仍将继续演绎。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由技术变革驱动的春季躁动行情明显加速,交易风格和结构愈发极致,后续行情分化不可避免。中国科技类资产价值正在被全球投资者重估,中美估值差有望收敛。
预计本轮行情仍将继续演绎,结构的分化和行情的节奏将更为关键,当前建议强化以端侧AI为核心的产业逻辑突出板块,后续转向非美出海+红利的杠铃策略。
一方面,节后首周市场成交量持续放大,春季躁动加速明显,抢筹指标和活跃私募仓位处于高位,外资的流出和部分公募产品的赎回边际改善。
强势行业集中在AI产业链方向,TMT板块成交占全A总成交比重快速提升至45%;风险偏好已经抬升,事件催化还在继续,预计科技行情还将演绎,但分化不可避免,从普涨到分化到最后缩圈/轮动的过程也符合产业逻辑和过往规律。
另一方面,中美科技股在2022年底AI产业革命以来出现了明显的估值拉大,并在近期伴随中国技术突破出现变化,差距开始缩小。
从中美重点行业龙头分析来看,发现中国资产估值偏低的行业为互联网、通信硬件、智能车和智能驾驶;估值偏高的为半导体、软件;估值接近的为消费电子。
在配置上,预计以AI产业链为核心的科技行情还会演绎,当前建议以产业逻辑为核心,关注景气度确定性高的端侧AI板块;预计后续低波动风格将逐步体现出超额收益,建议突出非美出海主题+消费类和垄断类红利的杠铃策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德银最新报告:A股牛市将继续并超过此前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