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领域,低估值指资产市场价格显著低于其内在价值的状态,核心是价格与价值的严重背离。这类资产通常具备稳定盈利能力、扎实资产基础或可预期现金流,但受市场情绪、短期利空等因素影响,价格被过度压低,形成较高安全边际,即理论上亏损风险低而上涨空间大。判断时需结合市盈率(PE)、市净率(PB)等指标,对比历史水平、行业均值或同类资产,若大幅低于合理区间,则可能处于低估值状态。
2025年A股市场多个板块呈现特低估值特征。
房地产及产业链估值优势明显,板块PE(TTM)为10.2倍,处于近十年10%分位数,家电、建材等产业链PE分别为12.5倍、11.8倍,均低于历史中枢。煤炭板块虽年初至今跌幅明显,但截至2025年二季度,PE(TTM)8.7倍,PB(LF)0.9倍,均处于历史10%分位数以下,且一季度板块净利润同比增长18%,盈利韧性显著。
银行业是低估值典型代表。截至2025年8月,A股42家上市银行市净率中位数仅0.58倍,远低于国际同业1倍以上水平,全行业PE不足6.5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大行PB不足0.8倍,农业银行虽登顶A股市值王,PB仍仅0.89倍。但与此同时,常熟银行、杭州银行等净利润增速超10%,资产质量持续改善,股息率中位数达5%-7%,显著高于国债收益率。
AI应用板块同样是机构重点关注的低估值成长方向。AI产业链虽在前期经历了上游算力主导的行情,但目前板块内部已有所分化。一方面,从估值与交易指标来看,AI应用板块整体尚未进入过热区间,距离历史高位尚有空间。另一方面,海外AI商业化进程对国内市场有所映射。微软、Meta等科技巨头最新财报显示,AI赋能的云服务与广告业务均实现超预期增长,推动海外AI应用板块跑赢上游算力,这一趋势或将在国内市场重演。
机构对低估值板块看法清晰。
东兴证券在2025年煤炭行业展望中指出,煤炭板块低估值与多频次高分红兼备,在政策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背景下,作为稳态高股息代表适合充当投资收益 “坚实底盘”。对于银行股,多数机构认为其估值已反映悲观预期,业绩韧性、政策红利及高股息优势为估值修复提供坚实基础,低PB叠加业绩兑现将支撑股价上行。
东方证券认为市场走势健康,继续看好指数,国内资本对市场的信心仍然处在上行趋势中,坚定持有是合适的策略选择。主题方面,坚定看好国内科技,重点是中国AI,科技板块是确定性主线,后续科技板块的相对优势会进一步加强,尤其重视国内人工智能产业链。
华泰证券研报称,年初以来权益市场稳步向上,交易额、两融余额、权益产品发行规模等持续提升,券商估值修复,但与过去行情有所不同。华泰证券看好市场上行的持续性。当前板块低估低配,券商在新市场环境下进入业绩、估值修复新阶段,看好板块价值重估行情。
需注意的是,低估值不意味着必然上涨,需警惕“价值陷阱”。如房地产链需关注销售数据持续性,部分低估值板块可能存在盈利下滑风险。投资者应结合资产质地、行业逻辑,在安全边际中寻找真正的价值机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低估值板块的价值密码,机构这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