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人形机器人行业彻底沸腾了:小鹏发布带仿生人脊椎的新一代机器人IRON,喊出2026年量产目标;优必选全年订单突破8亿元,刚拿下1.59亿元新单;字节跳动砸出月薪12万高薪挖人,直指人形具身机器人研发。
更关键的是,工信部明确表态要推动技术迭代,证监会则早已为并购重组打开“绿色通道”。当高成长赛道遇上资本加速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并购重组浪潮或已箭在弦上。
一、政策全面松绑,并购重组进入“快车道”
当前并购重组市场的政策环境已迎来历史性宽松,或为人形机器人行业的资源整合提供了关键支撑。证监会5月发布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改决定,从多个维度降低了并购门槛、提高了运作效率,与2024年9月出台的“并购六条”形成政策合力,全面激活了市场活力。
具体来看,政策松绑体现在三个核心层面:一是审核效率大幅提升,新设的重组简易审核程序无需交易所并购重组委审议,证监会5个工作日内即可作出注册决定,这为人形机器人企业抢抓技术窗口提供了时间保障;二是支付与锁定期更灵活,不仅将分期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注册有效期延长至48个月,还对私募基金参与并购实施“反向挂钩”,投资满48个月的锁定期可缩短一半,大幅降低了资金占用成本;三是对科技型资产更包容,明确支持收购“有助于补链强链的优质未盈利资产”,恰好契合了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企业重研发、慢盈利的行业特性。
政策效果已快速显现。据统计,2025年以来A股智能制造领域并购案例同比增长42%,其中人形机器人相关并购占比从去年的5%跃升至18%。海尔联合青岛设立100亿具身智能产业基金,专项用于产业链并购整合,这或正是政策引导下产业资本进场的典型信号。
二、机器人行业痛点待解,并购重组或是“必答题”
人形机器人作为融合机械、电子、AI等多领域的超级终端,其发展痛点恰好能通过并购重组精准破解。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姚佳指出,该行业需突破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等多重技术瓶颈,而单一企业很难实现全链条突破,并购重组成为快速补短板的最优解。
技术壁垒高企是首要难题。以核心零部件六维力传感器为例,其研发难度被业内形容为“一维力传感器的六次方”,需跨越材料、工艺、算法三大关口,新进入者往往需要数年积累。
九鼎投资今年8月以2.1亿元控股南京神源生,直接获得向特斯拉Optimus送样的六维力传感器技术,快速卡位产业链高价值环节。这种技术获取型并购,比自主研发节省至少3-5年时间,这在量产元年的竞争中至关重要。
产业链协同不足同样制约发展。一台人形机器人包含上万个零部件,涉及减速器、伺服电机、AI算法等数十个细分领域,单打独斗难以形成竞争力。浙江荣泰通过并购狄兹精密,实现与特斯拉Optimus二代方案的技术协同;优必选则通过产业链并购完善布局,使其WalkerS1系列具备了协同搬运大尺寸料箱的能力,这些案例都印证了整合的价值。此外,乐聚智能董事长冷晓琨预测明年工业领域将出现“万台级”交付企业,规模化生产更需要通过并购整合产能与供应链资源。

三、案例已现成效,并购重塑产业格局
从今年已落地的案例来看,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并购已呈现技术导向、产业链协同、跨界融合三大特征,成功案例正在重塑行业竞争格局。这些实践不仅验证了并购逻辑的可行性,更为后续市场提供了清晰范本。
在核心零部件领域,“收购技术”成为主流路径。除九鼎投资并购南京神源生外,绿的谐波通过并购提升研发能力,巩固了在谐波减速器领域的市场地位。这类并购的共性在于,上市公司以相对有限的资金(多在2-5亿元区间)收购具备核心技术的初创企业,快速切入千亿级赛道的关键环节。对标的企业而言,借助上市公司平台获得研发资金与客户资源,南京神源生被收购后,特斯拉送样进程明显加速,就是最直接的成效。
在整机与系统集成领域,产业链整合型并购效果显著。优必选能实现全年8亿元订单的突破,与其通过并购完善“算法+硬件+应用”布局密不可分,其WalkerS2机器人的自主换电技术就来自早期对储能企业的收购。更具代表性的是传统制造企业的跨界并购,天奇股份通过收购工业机器人企业,相关业务收入已突破8亿元,成功实现智能化转型,这种模式或为更多传统企业切入赛道提供了参考。
产业基金的参与则放大了并购效应。海尔100亿具身智能基金重点布局整机设计、基础部件及软件领域,苏州机器人专项基金则专注于扶持中小企业并购整合,资本的介入正在加速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四、机器人行业并购重组三个方向
结合政策导向与行业特征,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并购重组业绩发展机遇可观察三类方向,这些方向既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又能充分享受政策业务发展红利。
第一类是“技术卡位型”上市公司。观察那些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存在明确技术短板,且有并购能力与意愿的企业,尤其是在减速器、伺服电机、力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领域。从案例来看,这类企业多具备一定资金实力(现金流充裕或资产负债率较低),且已在智能制造领域有业务涉及。
第二类是“产业链整合型”企业。观察有像优必选等已形成一定规模优势,亟需通过并购完善产业链的整机企业,以及天奇股份这类通过并购实现转型的传统制造标杆。随着行业向规模化迈进,这类企业的并购需求将持续释放,尤其是在2026年量产节点临近的背景下,整合产能、供应链或下游应用场景的并购动作会明显增多。海尔100亿基金的投资动向值得跟踪,其布局的企业可能成为后续上市公司并购的优质标的。
第三类是“基金重仓型”潜力标的。证监会政策明确鼓励私募基金参与并购,那些获得产业基金重仓、具备核心技术但暂未盈利的中小企业,存在较高的被并购预期。2024年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融资事件超60起,红杉资本、高瓴等机构投资的初创企业,尤其是在AI大模型、仿生结构等领域有突破的团队,有望成为上市公司的并购目标。
长期来看,行业趋势与政策方向已形成明确支撑。据《人形机器人产业上下游并购重组产业白皮书》预测,2025-2030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并购交易规模将突破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5%。在工信部推动技术攻关、证监会支持并购整合的双重作用下,行业将加速从“技术零散突破”向“系统集成创新”跨越,而并购重组或正是这一过程的核心推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人形机器人订单炸裂,巨头疯狂扩产!行业并购重组或将加速

重大利好突袭,并购重组行情来了,有色金属两类赛道或爆
资本 “红娘” 很忙:A 股并购重组或正当时
【热点异动】集体爆拉,涨价题材扩散了,盘面再现重磅变化
人形机器人赛道利好扎堆!巨头入局+8亿订单刷屏
突然!强势拉升!人形机器人板块大爆发
全线飘红!稀土板块强势崛起,三重逻辑重塑价值
政策驱动煤炭业整合:并购重组正当时
【热点聚焦】午后突然强势拉升!人形机器人板块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