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车市彻底被新能源“点燃”——乘联分会最新披露,10月份新能源汽车零售量预计达132万辆,渗透率直奔60%创历史新高!这组数据背后藏着更劲爆的信号:每卖出10辆新车就有6辆是新能源,而一辆新能源车要消耗数十公斤有色金属,锂电池更是妥妥的“金属吸金兽”。
国际能源署(IEA)在《2025年全球关键矿产展望报告》中早就预警,2024年锂需求增长近30%,且电动汽车和储能对锂、镍等电池金属的需求占比高达85%;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更是预测,到2030年国内车用镍需求将飙至82万吨。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踩下加速键,锂电池核心的锂、镍、钴、铜、铝等有色金属,正从工业原料变成“涨价明星”。
一、产业爆发:渗透率破60%,锂电池需求迎“超级周期”
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已成为锂电池需求扩张的核心引擎,而有色金属作为锂电池的“筋骨血肉”,或正直接受益于这场产业革命。
从行业数据来看,增长动能极为强劲。乘联分会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量预计达132万辆,渗透率首次突破60%大关,较2024年同期的45%实现跨越式提升。这一增长直接传导至锂电池产业链: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9月中国动力电池产量达987.6GWh,同比激增58.3%,其中三元锂电池产量占比42%,磷酸铁锂电池占比57%,两类电池均对锂、铜等金属有大量需求。
更关键的是,需求增长并非短期脉冲。一方面,单车带电量持续提升,2025年新能源车单车带电量同比增加12.5%,直接拉高单位车辆的金属消耗量;另一方面,储能市场同步爆发,欧盟工商储能渗透率提升、澳洲及亚非拉户储放量,形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双轮驱动。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30年代全球锂需求将迎来激增,而镍、钴需求增速也将随高镍电池渗透率提升同步加快。
二、核心构成:锂电池里的“金属家族”,每种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锂电池的性能与成本,几乎由其含有的有色金属决定。不同金属在正极、负极、电解液、结构件中各司其职,共同支撑起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核心,其中锂、镍、钴、铜、铝是最关键的五种有色金属。
锂:锂电池的“能量核心”,成本占比超30%。作为锂电池中负责锂离子迁移的核心元素,锂直接决定电池的能量密度与续航能力,是无可替代的“动力之源”。在锂电池成本结构中,锂资源相关材料占比高达35%左右,一辆搭载70kWh三元锂电池的新能源车,仅碳酸锂用量就达12-15公斤。当前全球锂资源供应增速正逐步放缓,2025年1-9月我国锂精矿进口量同比增速较2024年下滑10个百分点,而国际能源署指出,若需求按预期增长,2030年代锂可能面临供应短缺。
镍:高镍化浪潮下的“需求黑马”,单车用量翻倍增长。镍是三元正极材料(NCM、NCA)的核心成分,镍含量越高,电池能量密度越强,续航里程越长。随着NCM811等高镍电池渗透率提升,单车镍用量已从2022年的35公斤增至2025年的50公斤,部分高端车型甚至突破58公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领域镍消费量达23.5万吨,占全球车用镍消费总量的62%;安泰科预测,到2025年这一需求将突破45万吨,2030年更是有望达到82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12.8%。
钴:电池安全的“稳定器”,资源稀缺性推高价值。钴在三元材料中主要起稳定晶体结构的作用,能显著提升电池的循环寿命与安全性,虽然用量较镍、锂更少,但资源集中度极高——全球70%的钴资源集中在刚果(金),供应稳定性存疑。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领域钴消费量达7.2万吨,随着高镍电池中钴用量虽有下降,但三元电池整体装机量增长仍带动钴需求稳步提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动力电池用钴需求预计达9.5万吨,同比增长18%,稀缺性支撑下其价值中枢有望持续上移。
铜:锂电池的“血管系统”,用量是传统燃油车的4倍。铜在锂电池中承担导电功能,广泛用于电池极耳、电芯连接片、电池包母线等部件,一辆新能源车的铜用量约80-100公斤,是传统燃油车的4倍以上。除电池外,充电桩、电网建设等配套设施也会消耗大量铜材,形成“车+桩+网”的三重需求拉动。国际能源署特别强调,铜到2035年可能面临30%的供应缺口,主要因矿石品位下降、新矿发现减少等因素。
铝:结构件的“性价比之选”,用量占电池包15%。铝凭借轻量化与低成本优势,广泛用于锂电池外壳、电极集流体等结构件,一辆新能源车电池包中的铝用量约30-40公斤,占电池包总重量的15%左右。随着电池包轻量化需求提升,铝的应用场景还在持续拓展,2023年国内动力电池领域铝消费量达18万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将增至25万吨,同比增长38.9%。

三、核心驱动:供需两端发力,有色金属或进入“涨价通道”
锂电池有色金属需求的爆发,并非单一因素推动,而是需求端的产业升级与供给端的资源约束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了“需求刚性增长+供给增速放缓”的黄金格局。
需求端:双轮驱动下的增长确定性,渗透率与用量双升。一方面,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突破,乘联分会数据显示10月渗透率将达60%,而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预测2030年渗透率将升至50%,带来基数级增长;另一方面,技术迭代推升单位用量,高镍电池渗透率从2023年的43%提升至2025年的55%,直接带动镍用量增加42%/GWh。同时,储能电池需求超预期,2025年1-9月国内储能电池销量同比增长75.5%,进一步放大有色金属需求。
供给端:资源约束与产能周期,供给增速跟不上需求。多数有色金属存在资源分布集中、开采周期长的问题:锂资源主要依赖澳洲、智利进口,2025年1-9月智利对华锂盐出口同比减少0.1%,且行业投资高峰期已过,新建产能有限;镍资源80%依赖进口,高纯度镍盐提纯技术壁垒高,头部企业才能实现99.95%以上纯度。更关键的是,有色金属从勘探到投产需3-5年,而当前需求增速远超产能扩张速度,国际能源署预测铜到2035年供应缺口将达30%,供应紧张态势明显。
价格端:库存触底+旺季来临,涨价信号或已显现。库存数据是最直接的印证:截至2025年10月23日,国内锂产业链库存连续10周下滑至13.0万吨,9月锂盐冶炼厂库销比仅28%,相当于仅8天的库存量,达到2022年以来的极限值。价格层面,碳酸锂价格从2025年7月的7万元/吨回升至10月底的7.8万元/吨,镍价同比上涨12%,钴价上涨8%。中信证券预测,2026年锂价运行区间将升至8-10万元/吨,涨价周期已悄然启动。
总体来看,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60%标志着产业进入成熟阶段,锂电池有色金属需求有望迎来增长爆发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新能源车渗透率冲60%!锂铜需求暴增,有色或迎新一轮爆发

多重共振!政策、业绩双击有色板块!机构看好行业机会
“夸父”传火炬!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冲3488亿,业绩高增
突然!强势拉升!短剧游戏板块大爆发
量子科技站上国家战略风口 开启“从1到10”产业化加速期
疯了?深圳3年冲20万亿:200单并购激活产业新生
【热点聚焦】4天3板涨停!光伏设备板块午后强势拉升
并购重组+产能管控共振!有色金属板块或迎价值重塑
五年规划步步升级!有色金属或站上风口浪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