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认证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证书编号:ZX0118) | 客服电话:400-636-8688 | 投诉电话:0755-33189899

剑指三个“一千万”!上海砸重金加速AI应用落地,板块红利期来了

10月14日,上海市经信委印发的《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2027年)》抛出重磅消息:到2027年实现人工智能计算机、人工智能手机、人工智能新终端各千万台以上规模,产业总体规模突破3000亿元。

 

这“三个一千万”台的量化目标,不仅是上海打造全球智能终端标杆的宣言,更像一剂强心针注入AI应用产业。

 

天风证券10月13日研报明确指出,2026年有望迎来端侧AI大年。而上海的规模目标正是引爆产业的关键变量,AI应用板块或正迎来看得见的成长机遇。

 

一、需求端扩容:千万台终端催生AI应用“超级试验场”

 

“三个一千万”台的量产目标,本质上为AI应用打开了规模级的落地场景,从消费端到产业端的需求爆发将直接拉动应用层企业业绩增长。

 

消费级应用迎来“量价齐升”契机。人工智能手机与计算机的千万台规模,意味着端侧AI应用将覆盖数亿用户。以人工智能手机为例,其搭载的端侧大模型可支撑实时翻译、智能交互、隐私计算等高频应用,据IDC预测,每台AI手机的应用付费率较传统智能手机高出35%,平均ARPU值提升至890元。

 

人工智能计算机则聚焦生产力场景,融合端侧大模型与多模态协作的应用,如智能文档处理、实时设计辅助等,已在金融、法律行业试点中展现价值。国泰海通证券表示:终端规模化将快速提升AI应用的附加值与用户黏性。

 

产业级应用实现“场景深耕”突破。新终端范畴中的智算一体机、机器人等产品,直指工业、医疗等垂直领域。《方案》明确提出打造智算服务器终端产业集群,实现百亿级规模,这类终端将推动AI质检、智能调度等应用在工厂落地。

 

细分场景的“精准放量”更具确定性。智能眼镜等新终端的千万台目标,将激活AR/VR相关AI应用。《方案》要求形成消费级、企业级、专业级智能眼镜产品矩阵,对应的教育、医疗、工业维修等场景应用将加速渗透。

 

例如,专业级AR眼镜搭载的AI辅助诊疗应用,已在上海多家医院试点,能将影像诊断效率提升25%;工业级设备的AI维修指导应用,可降低企业运维成本30%。这种场景化的需求爆发,比泛化的消费应用更具可持续性。

 

 

 

 

 

 

 

剑指三个“一千万”!上海砸重金加速AI应用落地,板块红利期来了 1

二、技术端突破:软硬件协同倒逼AI应用“效率革命”

 

《方案》强调的芯片、模型、终端企业深度合作机制,将破解端侧AI应用的效率瓶颈,推动应用技术从“可用”向“好用”升级,为技术领先的企业建立竞争壁垒。

 

端侧模型优化进入“快车道”。《方案》提出实现芯片架构与模型结构的跨层联调优化,这一举措直接针对端侧应用“算力不足、能耗过高”的痛点。百度文心一言团队数据显示,通过与端侧芯片企业联合优化,其轻量化模型在人工智能手机上的运行效率提升60%,能耗降低45%。这种优化将让复杂AI应用在终端流畅运行,如AI视频生成、实时3D建模等曾受制于算力的应用,有望借助千万台终端的规模效应实现技术迭代。

 

多技术融合催生“应用新形态”。《方案》部署的下一代移动通信、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将与AI应用深度融合。例如,5G-A与端侧AI的结合,可支撑智能眼镜的实时云渲染应用,延迟从50ms降至15ms;卫星终端的十万级规模目标,将推动AI+卫星通信在应急救援、远洋航运等场景的应用。这些技术融合带来的应用创新,正是资本市场关注的成长亮点。

 

自主技术替代迎来“关键窗口”。《方案》要求布局X86、ARM、RISC—V三大技术路线的端侧芯片,牵引自主GPU等核心部件应用。随着千万台终端搭载自主芯片,这类替代型应用将快速形成规模效应。

 

三、生态链构建:产业集聚形成AI应用“协同增长圈”

 

《方案》推动的重点区域集聚与产业链协同,将让AI应用企业获得技术、资源、市场的多重支撑,形成“应用拉通硬件、硬件反哺应用”的良性循环。

 

区域集聚释放“规模红利”。浦东新区、松江区等重点区域的产业集聚区,将实现AI应用企业与终端、芯片厂商的物理集聚。以上海松江智能终端产业园为例,目前已集聚23家AI应用企业与15家终端制造商,企业间的技术对接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1个月,联合研发成本降低25%。《方案》提出的“产品+场景+生态”模式,在该园区的试点中已显现成效,上半年园区内AI应用企业营收平均增长58%,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产业链协同降低“创新成本”。《方案》鼓励终端与芯片、算法企业联合攻关,这种协同机制将大幅降低AI应用的研发与适配成本。

 

品牌效应打开“全球市场”。打造3家以上全球影响力消费级终端品牌的目标,将带动AI应用出海。中国AI终端出货量的全球占比已达42%,上海培育的终端品牌将成为应用出海的载体。“终端+应用”的出海模式,比单一应用出海的成功率高,为应用企业打开增量空间。

四、资本端赋能:产业基金护航AI应用“加速落地”

 

《方案》明确的产业基金支持与融资保障措施,为AI应用企业解决了“研发周期长、落地成本高”的资金痛点,加速技术转化与市场扩张。

 

直接融资支持降低“资金压力”。《方案》提出通过产业转型基金、先导基金加大融资支持,发挥国有资本母基金引导作用。以上海科创基金为例,其已设立20亿元智能终端专项子基金,其中30%投向AI应用领域。

 

金融机构的融资保障则进一步拓宽企业资金渠道,据上海市经信委统计,目前已有12家银行推出智能终端专项信贷产品,平均贷款利率较普通企业贷款低1.2个百分点。

 

并购整合加速“行业出清”。资本的介入将推动AI应用行业的整合,优势企业有望通过并购扩大市场份额。天风证券预测,未来两年AI应用行业的集中度将提升20个百分点,头部企业的营收增速将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2倍。通过整合不仅提升企业竞争力,更有利于形成适配千万台终端的标准化应用方案。

 

 

上海新政的“三个一千万”台目标,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AI应用产业从“点状突破”到“面状爆发”的转折点。随着终端量产落地、技术协同深化、资本持续赋能,AI应用将真正融入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

剑指三个“一千万”!上海砸重金加速AI应用落地,板块红利期来了 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剑指三个“一千万”!上海砸重金加速AI应用落地,板块红利期来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