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认证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证书编号:ZX0118) | 客服电话:400-636-8688 | 投诉电话:0755-33189899

牛市陪伴成长录:关于一些数据,脱胎换骨的变化。

前几日,A股成交额突破3万亿元,创下历史次高纪录。

 

这个数字不仅刷新了市场对“活跃度”的认知,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观察本轮牛市的独特视角——与过去“速牛”“杠杆牛”的狂热不同,这是一轮被政策托底、被科技引领、被资金结构优化重塑的“新牛市”。

 

它的变化,藏在指数涨跌的曲线里,在板块轮动的节奏中,在资金流动的方向上,也在每个参与者的行为选择中。

 

市场表现的“稳”与“进”,是本轮牛市最直观的变化。

 

沪指从2024年末的2700点附近起步,用近一年时间逼近3900点,年内涨幅超15%;科创50指数更是一骑绝尘,年内涨幅超30%,创业板指紧随其后,涨幅近29%。这种“慢而持续”的上涨,与2024年9月“924行情”的短期急涨形成鲜明对比。

 

 

牛市陪伴成长录:关于一些数据,脱胎换骨的变化。 1

 

更值得关注的是成交额的“厚积薄发”——从突破2万亿到3万亿,市场仅用了不到两周,但连续9个交易日站稳2万亿的记录,却透露出不同于以往的韧性。

 

 

牛市陪伴成长录:关于一些数据,脱胎换骨的变化。 2

 

这背后,既有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如2024年9月央行降准降息、专项再贷款支持科技企业),也有科技产业升级的底层支撑(AI、半导体等“新质生产力”领域的爆发式需求),让市场不再是情绪驱动的“过山车”,而是有了更坚实的基本面底座。

 

此外,板块轮动的“主线清晰”与“补涨扩散”,构成了牛市的第二重变化。

 

如果说2024年的市场还在传统蓝筹与成长股之间反复摇摆,2025年的主线则异常明确:科技股是绝对的“领头羊”。

 

申万一级行业中,通信行业年内涨幅达51.94%,有色金属、电子、机械设备、计算机紧随其后,均超30%。

 

 

牛市陪伴成长录:关于一些数据,脱胎换骨的变化。 3

 

最具代表性的个股当属寒武纪——从7月11日到8月25日,一个半月涨幅超160%;从2023年至今,累计涨幅近24倍,股价直逼贵州茅台,总市值突破5794亿元。海光信息、中际旭创等科技龙头同样表现亮眼,市值纷纷突破4800亿、3500亿。

 

而在科技主线深化的同时,资金开始向低位板块“寻宝”:此前估值偏低的地产、光伏行业获明显资金流入,万通发展8月连续涨停,万科A单日获超50亿资金净流入。这种“主线领涨+低位补涨”的轮动节奏,恰是牛市中期最典型的特征——既保持进攻性,又避免单一板块过热。

 

 

牛市陪伴成长录:关于一些数据,脱胎换骨的变化。 4

 

资金结构的“内外合力”与“参与者分化”,则是牛市更深层的变化。从外部看,外资回流趋势明显,韩国散户投资者大举涌入中国股市,北向资金单月增持券商板块超360亿元;从内部看,融资融券余额突破2万亿大关,甚至超过2021年高点,但与2015年“杠杆牛”不同的是,本轮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仅2.3%,远低于2015年的4.7%,风险更可控。

 

更值得关注的是投资者的行为分化:中信证券调研显示,62%的投资者持仓周期不足3个月,3700点附近赎回量激增40%,部分散户延续“回本即抛”的惯性;而另一边,股票公募基金和混合公募基金份额总量却未明显增长。这种反差,恰恰反映了市场的成熟——散户不再盲目追涨杀跌,机构则更倾向于长期布局,资金的“理性化”正在为牛市注入更持久的动力。

 

当然,牛市的“变”中也藏着不变的警示。尽管当前市场未出现“证券开户排队”“朋友圈晒收益成风”“杠杆资金激增”等传统见顶信号,但风险从未远离。一方面,政策边际变化可能影响流动性预期——若美联储降息推迟或国内CPI超预期反弹,宽松环境或受冲击;另一方面,部分科技股估值已处高位(如部分AI概念股市销率超50倍),需警惕业绩证伪风险。

 

站在2025年8月的节点回望,本轮牛市的变化不仅是指数的高度、成交额的厚度,更是驱动逻辑的升级——它不再依赖短期情绪或杠杆,而是政策托底、科技引领、资金优化的“三重共振”。对投资者而言,既要抓住AI、半导体等长周期赛道的成长机遇,也要学会在情绪波动中保持清醒。毕竟,牛市或许会迟到或早退,但产业革命的浪潮,终将留下真正的价值。

 

 

牛市陪伴成长录:关于一些数据,脱胎换骨的变化。 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牛市陪伴成长录:关于一些数据,脱胎换骨的变化。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