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部利空因素显著降温,中期慢牛基础夯实
当前市场外部环境中,此前制约行情的核心“灰犀牛”事件普遍降温,利空隐患大幅减少,为中期慢牛格局延续提供关键支撑。
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三大维度:
其一,核心风险事件均受控于预期内
美国关税政策、地缘热点冲突、美联储货币政策博弈这三大核心风险点,当前均处于可控状态。
关税层面,8月初美国新一轮全球关税谈判落地后,8月12日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明确,将继续执行关税缓和措施,中美关税暂缓期延长90天,贸易端压力进一步缓解。
地缘冲突方面,泰柬边境冲突于8月7日迅速停火,美俄8月15日会谈达成共识,确定俄乌冲突将以领土交换结合美国对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的方式推进解决,地缘紧张局势显著缓和。
货币政策博弈上,美联储与美国政府的博弈白热化阶段已过,市场对年内至少1-2次降息形成基本共识,政策不确定性大幅降低。
其二,美国非农数据爆冷助推降息预期
8月1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7月就业数据显示,新增非农就业仅7.3万人,创近9个月新低,失业率小幅升至4.2%;更关键的是,5-6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从13.9万人、14.7万人大幅下修至1.9万人、1.4万人,数据爆冷且前值罕见下修。
物价方面,美国7月CPI同比上涨2.7%,低于2.8%的市场预期,核心CPI虽同比升至3.1%(创5个月新高),但整体通胀压力仍处温和区间。数据发布后,美联储9月降息预测概率飙升至92.1%,10月再次降息概率达55.2%,市场对年内2-3次降息的预期进一步强化,将为全球流动性环境提供支撑。
其三,国内7月宏观景气有所回升
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经济数据显示,地产数据出现反弹,金融数据持续改善,利差下行趋势暂缓,整体经济景气度呈现回升态势。消费端,CPI环比由降转涨0.4%,扩内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
尽管PPI当月环比下降0.2%,部分指标表现仍有差异,但短期内基本面暂无明显看空压力,为A股中期行情提供内部支撑。
二、市场情绪局部过热,尚未达到全面风险阈值
从情绪指标看,当前市场呈现“局部过热但未全面过热”的特征,短期或面临加速冲顶可能,但暂未触发全面看空条件。
一方面,投资者情绪指数进入亢奋区。持续跟踪的A股投资者情绪指数本周五突破90,进入亢奋区间,预示市场短期可能出现加速冲顶走势。若加速冲顶落地,市场或因交易过热引发较大幅度调整,但当前尚未出现全面过热信号。另一方面,关键情绪指标接近预警线但未突破。
从5日平均换手率来看,近三个交易日市场量能显著放大,周五该指标升至1.95%,已接近2%的历史预警线(历史数据显示,该指标超2%后几天内市场多因过热回调,超3%时回调幅度更大),需重点关注下周该指标是否突破阈值。
从超买超卖指标看,4月中旬以来该指标持续处于零轴上方,显示市场维持强势状态,当前指标接近16%,虽超10%意味着面临技术性调整压力,但尚未达到20%-30%的深度调整触发水平(历史上该指标达20%或30%后,调整幅度和时间会显著扩大)。
三、后续行情两大演化路径,需警惕过热与结构恶化风险
总体而言,A股目前暂不具备看空条件,后续行情大概率沿两大路径演化。
路径一:回调整固后延续慢牛。若市场通过阶段性回调释放短期压力,放慢上涨节奏,将进一步巩固慢牛基础,中期行情有望持续推进。
这种走势更符合当前“外部利空缓和、内部景气回升、情绪未全面过热”的整体环境,是更稳健的演化方向。
路径二:加速赶顶后触发调整。若市场短期加速冲顶,可能因两大风险终结慢牛行情:
一是交易过热,参考2020年3-7月行情,前期市场因疫情对宏观预期偏低,上证指数徘徊2900点附近,半导体、医药等板块率先开启结构性慢牛,6月中旬券商板块领涨加速赶顶(6.19-7.14平均涨幅23%、最大涨幅43%),随后市场进入中期调整.
二是交易结构恶化,类似2021年1月,当时茅指数交易额激增导致中小微板块流动性枯竭,56%资金集中于电子、医药生物等7个板块,最终引发调整,彼时资金从主线板块流出转向其他景气板块。
对此,可提前关注“新机智药”等新赛道的资金关注度,若出现交易结构恶化,及时转向短期资金关注度较低的新赛道板块以规避风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8月最后一周,后续市场走势如何判断?3大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