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认证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证书编号:ZX0118) | 客服电话:400-636-8688 | 投诉电话:0755-33189899

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落地!下午机器人板块或迎爆发

近期,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利好,大力推动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这一举措也让机器人板块在资本市场备受瞩目,下午,机器人板块或许将借助这一东风强势上攻。

一、北京亦庄:“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全方位赋能

 

 

1、聚焦技术攻关,注入创新动力

 

8月9日,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产业发展”主论坛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发布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并配套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专项支持政策。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亦庄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实现产值389.4亿元,同比增长10.7%,发展态势良好。

 

“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聚焦软硬协同攻关,通过揭榜挂帅、重大专项配套、“白菜心工程”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大脑”“小脑”、机器人通用本体及关键零部件等技术攻关。这将极大地激发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

 

2、支持数据采集,探索交易机制

 

 

北京亦庄支持真实世界数据采集,有序推动全域开放真实世界场景数据采集点位,打造一批标杆具身智能实训场,并对成功认定的实训场给予资金奖励。

 

同时,探索数据交易共享机制,推动具身智能数据开源开放,每年发放1亿元“数据券”,引导企业采购数据集、数据接口、数据模型等数据产品。数据是具身智能发展的关键要素,丰富且高质量的数据能够训练出更智能、更高效的机器人模型。

 

通过这些举措,将加速数据的流通和应用,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

 

 

3、打通应用落地,培育产业生态

 

 

从研发到应用,北京亦庄致力于打通机器人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今年2月,北京亦庄发布万台机器人创新应用计划,开放九大标杆场景资源。“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进一步推动该计划落实,从未定型产品首试首用、首台(套)奖励,到标杆场景建设,分阶段提供全链条支持,加快推广应用机器人产品。

 

此外,还培育新业态链条,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支持搭建机器人供应链快速响应平台,率先布局人形机器人中试产线,强化金融赋能,鼓励租赁使用机器人产品等。这一系列措施将有助于构建一个完善的机器人产业生态系统,促进各环节协同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二、上海:多管齐下,推动具身智能产业规模突破

 

1、明确发展目标,支持技术攻关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8月6日发布的《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7年,上海市具身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实现具身模型、具身语料等方面核心算法与技术突破不少于20项。

 

在技术攻关方面,重点支持感知决策、运动控制、具身语料、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按照核定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30%且不超过5000万元支持。这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科研力量投入到具身智能关键技术的研发中,推动上海在该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2、打造公共平台,示范应用引领

 

 

《实施方案》明确,面向具身智能发展共性需求,整合全市资源,建设算力、实训场、中试、投资、租赁五大平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底座,对相关平台建设项目,按照核定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50%且不超过2000万元支持。

 

同时,立足上海行业优势,以物流装配、工业制造、商业零售、医疗康养、家政服务等领域为牵引,开展场景征集与任务揭榜,打造应用示范标杆,对产业创新融合示范应用项目,给予最高20%且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通过打造公共平台和示范应用,能够加速具身智能技术的落地和推广,促进产业与市场的紧密结合,带动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

 

 

3、强化核心零部件,提升产业实力

 

针对具身智能核心零部件,《实施方案》提到,发挥上海自主智算芯片、本体机器人与大模型企业集聚优势,加快具身智能专用芯片、核心主板等核心零部件研制,增强软硬协同适配能力,开发匹配具身机器人本体需求的关键配套产品。

 

推动关节模组、智能传感器、视觉相机等高价值零部件企业研发生产基地在沪落地。核心零部件是机器人产业的基础,提升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将有助于提高上海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整体性能和质量,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落地!下午机器人板块或迎爆发 1

三、深圳:高瞻远瞩,构建具身智能产业生态

 

1、设定产业目标,推动技术突破

 

今年3月,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印发的《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在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AI芯片、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融合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新增培育估值过百亿企业10家以上、营收超十亿企业20家以上,实现十亿级应用场景落地50个以上,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

 

这一目标的设定,为深圳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推动技术突破,深圳将在机器人产业的核心技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为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加大芯片攻关,打造创新平台

 

《行动方案》要求加大机器人AI芯片攻关,研究新型AI芯片架构,研发支持多种功能的机器人AI芯片,推进国产化替代。同时,高能级打造创新服务平台,支持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深圳)建设具身智能技术试验场,推动场景应用落地。支持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建设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带动产业上下游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和产业应用。

 

面向具身智能领域建设开放创新平台、开源社区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配置通用模型库等资源并开放共享。芯片作为机器人的“大脑”,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机器人的性能。通过加大芯片攻关和打造创新平台,深圳将提升自身在机器人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吸引更多的创新资源集聚。

 

 

3、完善产业生态,提升综合实力

 

深圳致力于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矩阵,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创新团队等加入,形成更完善的产业生态,使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深圳在科技创新、产业配套、市场需求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完善产业生态,将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促进产业的协同发展,提升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四、机器人行业政策频现,有望加速产业化

 

1、中信证券认为,机器人指数表现超越市场宽基指数,具身模型是本轮机器人浪潮的真正驱动力,虽然其市场影响力尚未充分反映,但在后续竞争中,研发能力强、占据关键场景、拥有优质数据资源的厂商有望获得竞争优势。建议关注三类公司:软硬件基础设施公司、数据供应商与物理AI公司、垂直场景机器人应用公司。随着具身智能的发展,具身模型将成为机器人实现智能化的核心要素,相关企业将迎来发展机遇。

 

2、中信建投证券表示,人形机器人板块前期回调较多,但国内外机器人产业链正涌现积极变化,板块情绪回暖。国内本体厂商持续取得订单突破,商业化探索逐步进入落地阶段。后续多项重磅活动有望为板块带来持续催化,现阶段应不拘泥于“人形”,深度挖掘“AI+机器人”的投资机会,如传感器、灵巧手、机器狗、外骨骼机器人、垂类应用端等方向。这些领域竞争格局较好,且能通过实际应用场景获得持续的数据验证,具有较大的投资潜力。

 

3、东方证券指出,近年来人形机器人硬件技术快速发展,市场关注点转向机器人的使用,而机器人的应用落地需要大小脑及模型的进步。近期国内外AI投资和应用加速,人形机器人大模型有望受益并加速发展,看好机器人板块景气度上升。随着AI技术与机器人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推动机器人应用场景的拓展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为板块发展注入新动力。

 

 

 

机器人板块在多地政策利好的推动下,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今日下午,机器人板块或许将迎来新的行情

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落地!下午机器人板块或迎爆发 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落地!下午机器人板块或迎爆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