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机器人概念股延续近期强势表现,智元机器人将于8月21日在上海举办首届合作伙伴大会,届时将展示百台机器人并发布新品,引发市场关注。机构普遍认为,2025年或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国产供应链企业有望受益于行业爆发。
商业化落地加速标志性订单频现
近期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接连斩获大单,验证了商业化落地的可行性。7月,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成功中标中国移动1.24亿元机器人采购项目,其中智元机器人拿下7800万元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订单,宇树科技则获得4600万元小尺寸机器人订单。更引人注目的是,优必选与美宜(上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签订9100万元人形机器人订单,创下全球单一采购纪录,预计9月交付用于装卸任务。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研报《2025年下半年,什么将推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中指出,中国市场的订单放量趋势明确,下半年有望迎来更多应用落地案例。与年初“中美持平”的判断不同,大摩此次明确认为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先优势将进一步扩大,尤其在商业化进程上已超越部分美国企业。
政策支持加码产业链优势凸显
政策推动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催化剂。人形机器人已被中国列为战略性产业,中央及地方政策形成合力:国家层面出台指导意见,北京、浦东张江等地明确提出2027年前部署万台级机器人的目标。政策支持正从供给侧(研发补贴、产业基金)向需求侧延伸,例如武汉推出“双边补贴”,对采购方和供应方均提供最高百万元奖励,加速应用场景拓展。
据统计,各地政府已设立约1870亿元的专项基金,为行业提供充足资金支持。这种“政策+市场”双轮驱动模式,有助于企业积累真实场景数据,形成研发与落地的正向循环。
部分机构观点及投资逻辑
山西证券指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涵盖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传感器等核心部件,国产替代空间广阔。随着量产规模提升,具备技术壁垒的细分领域龙头有望率先受益。此外,工业场景(如物流、制造)和服务场景(如医疗、教育)的需求逐步释放,将进一步打开行业天花板。
值得注意的是,2025-2029年是人形机器人规模化落地的“黄金窗口期”,轻量化与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是主线。以下两份报告围绕“人形机器人”主题,分别从轻量化路径、核心零部件机遇与产业化落地三个维度展开:
东吴证券《人形机器人轻量化:产业化前夕的进修课》系统梳理了材料(PEEK、镁合金、尼龙)、结构(拓扑优化、集成化)与产业链标的;东海证券《人形机器人从概念到量产:核心零部件机遇梳理》聚焦“从概念到量产”的关键节点,拆解谐波减速器、行星滚柱丝杠、无框力矩电机、灵巧手、六维力传感器五大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突破、市场空间与国产替代逻辑。
短期来看,8月智元机器人新品发布及后续订单进展可能成为板块催化因素;中长期则需跟踪企业技术迭代能力及毛利率改善情况。投资者或可关注两方向:一是已进入头部供应链的零部件企业,二是具备商业化落地经验的整机厂商。
综上,机器人板块的上涨是订单放量与政策扶持下的基本面驱动,随着政策、资本、技术三重驱动,中国有望在人形机器人赛道确立全球优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1.24亿大单引爆,机构扎堆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