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引第8号——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以下简称《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该《指引》在总结前期相关认定标准和落地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创新性特点,明确了创业板“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的认定标准,旨在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认定标准具体明确
“轻资产”认定标准
《指引》规定,具有轻资产特点的企业,需满足公司最近一年末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土地使用权、使用权资产、长期待摊费用以及其他通过资本性支出形成的实物资产合计占总资产比重不高于20%。这些资产项目与会计科目一致,上市公司经审计后的财务数据可直接用于评估是否满足“轻资产”条件。
“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
具有高研发投入特点的企业,需符合以下两项指标之一:一是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不低于15%;二是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不低于3亿元,且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不低于3%。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未设置研发人员占比要求,这与创业板首发上市板块定位标准保持一致。同时,对于适用研发投入不低于3亿元标准的上市公司,新增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3%的底线要求,以确保研发投入质量,避免企业仅因规模体量大而满足“高研发投入”标准。
负面情形规定
《指引》明确,上市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者其他风险警示的,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的比例不得超过募集资金总额的30%,充分体现出“扶优限劣”的监管导向。
政策意义重大
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占比近七成,这些企业大多处于快速成长期,需要通过融资加速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此类上市公司通常具有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非资本性支出金额较高等典型特征,对资金使用灵活度需求较大。
此次《指引》明确认定标准,增强了制度的适应性。符合相关标准的上市公司再融资时,补充流动资金的比例不再受30%的限制,也无需提前规划资本性支出项目,有效提升了相关公司的融资灵活性,有助于其加大主营业务相关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经初步测算,符合创业板“轻资产、高研发投入”标准的上市公司共计200余家,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迈瑞医疗、华大九天、智飞生物、江波龙等科技型龙头企业,基本都在该标准覆盖范围内。
国信证券表示,此次深交所发布的“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是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对于符合标准的企业而言,融资灵活性的提升将为其研发活动提供更充足的资金保障,有助于企业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推动产业升级。同时,这也将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流向科技创新领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增强创业板服务科技创新的功能,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国联证券认为,“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的设置,进一步凸显了创业板对创新的重视。这将激励更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巩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创新成色。对于投资者来说,明确的认定标准也为其筛选优质科技企业提供了更清晰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市场的有效性。
深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紧紧围绕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关键着力点,支持更多符合“轻资产、高研发投入”标准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积极利用该政策工具,推动典型案例落地,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聚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为创新“输血”!深交所抛出创业板融资认定“新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