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深交所2025年全球投资者大会在深圳拉开帷幕。本次大会以“科技与地缘变局下的中国经济”为核心议题,围绕全球经济趋势、新质生产力发展等三大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在下午举行的“活跃并购重组,培育新质生产力”专场中,深交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总监徐正刚发表题为《发挥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积极支持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演讲,系统解读深市并购重组最新动态,涵盖战略价值、政策创新、改革成效及未来规划四大维度。
一、政策工具箱持续扩容:激发市场活力
徐正刚指出,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战场。在此背景下,中国正通过资本市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并购重组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整合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一)政策脉络梳理
2024年以来,并购重组政策体系持续完善:
新“国九条”提出激活并购重组市场;并购六条明确支持跨行业并购、产业整合及估值包容;跨境并购新政允许外国自然人战略投资,支持跨境换股;重组新规首次建立简易审核程序,对吸收合并及优质大市值公司发股购买资产实行“2+5+5”快速通道,审核周期压缩至12个工作日。
(二)核心突破
“并购六条”本轮并购重组改革的核心文件,主要可以从四方面看:
1.产业导向:鼓励向半导体、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行业并购,有助于补链强链、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未盈利资产收购;
2.交易机制:支持私募基金收购上市公司,鼓励加强产业整合,支持上市公司之间的吸收合并;
3.监管包容:放宽约束,包括重组估值、业绩承诺、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等;
4.效率提升:建立重组简易程序,鼓励上市公司综合运用多元支付工具。
二、市场改革成效显著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并购重组市场呈现结构性变化:
1.新质生产力为主流:2024年以来披露的重组项目中,资产收购类为102单,其中,产业链上下游并购、同行业并购占比近八成,收购新质生产力标的占比近七成,一批产业整合的标志性案例持续落地。
2.估值包容性明显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深市披露的重组项目,平均评估增值率为71%。“并购六条”后,标的平均评估增值率提升至177%。
3.审核效率跃升:2022年至2024年,深交所持续优化监管审核机制,重大资产重组实施完成时间平均压缩21.83%。部分公司运用小额快速、分类审核等程序,高效实施重组。
4.典型案例持续涌现:阳谷华泰跨界并购波米科技实现半导体材料进口替代;分众传媒 83 亿元收购亏损标的新潮传媒扩大市场版图;迈瑞医疗 66 亿元控股惠泰医疗强化行业龙头地位;光弘科技跨境收购欧洲汽车电子企业布局全球,不同类型的重组案例展现出产业链升级的多维路径。
5.重组效益凸显:统计显示,2022年至2024年完成重组的深市公司,重组完成当年,总体收入、利润均大幅增长,收入增速超过50%的占比四成、利润增速超过50%的占比三成,行业地位、规模效应进一步提升。
6.微并购补充功能:没有达到重大资产重组标准的现金并购(微并购)无需履行审核程序,实施效率更高,在提升公司投资价值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构建活力与韧性并重的并购生态
徐正刚表示,深交所将以”分类施策、市场选择、问题导向、放管结合”为原则,进一步优化制度供给:
1.强化“分类施策”:增强对优质公司的包容度。对于规范运作、信息披露质量良好的优质公司,秉承”好交易”胜过”好标的”的理念,更多关注标的资产与上市公司的协同价值,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尊重公司自治。
2.尊重“市场选择”:提高对交易估值的包容度。围绕行业特点、技术先进性、可比公司案例估值情况,多角度综合判断标的估值合理性、定价公允性,支持上市公司并购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优质标的。
3.坚持“问题导向”:提升并购重组监管审核效率。一方面,用好重组小额快速、分类审核机制,在《重组办法》新规发布后加快推动简易程序案例落地,支持优质公司快速实施并购重组。另一方面,提升现金类重组问询质效,压缩审查用时,提高重组项目推进效率。
4.突出“放管结合”:推动重组市场规范有序发展。着力防范风险,打击乱象,严格监管带病闯关项目,加大对并购重组财务造假、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行为追责力度,维护并购重组市场稳定发展。
当前,并购重组已成为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式。据证监会数据,“并购六条”发布以来,上市公司累计披露资产重组超1400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超160单,市场活力明显提升。当前市场正形成“政策赋能-资本集聚-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并购重组正以多元化路径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迈进。未来,随着监管包容度提升与交易工具创新,资本市场将持续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强劲动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把握住!政策利好+信号释放,并购重组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