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AI智能体概念早盘异动拉升。截至发稿,酷特智能20cm涨停,南兴股份10cm涨停,宏景科技涨超10%,有方科技、嘉和美康、国脉科技等股涨超5%,相关个股纷纷跟涨!板块热度持续攀升。
这一表现与国产AI Agent产品Manus宣布全面开放注册的消息密切相关。AI智能体赛道正迎来多重催化,或成为2025年科技投资的核心主线。
一、Manus开放注册:国产AI Agent商业化加速
5月12日,国内AI Agent产品Manus宣布向所有用户开放注册,并推出付费订阅服务,标志着国产AI智能体商业化迈出关键一步。此前,Manus因性能超越OpenAI同级别模型,邀请码一度被炒至万元,此次开放注册将大幅降低用户门槛,推动用户规模扩张。其商业模式设计也颇具亮点:
1、免费策略吸引流量:所有用户每日可免费执行1项任务(300积分),并获赠1000积分奖励,降低体验门槛;
2、付费订阅提升ARPU:推出19美元、39美元、199美元三档月费服务,提供更高权限、额外功能及优先支持,覆盖从个人到企业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券商对此反应积极。花旗在研报中指出,Manus与阿里云的合作将助力其技术落地,维持阿里巴巴“买入”评级,美股目标价170美元,H股目标价166港元。这一合作不仅体现技术互补性,更预示国产AI Agent在中文环境下的应用潜力。
二、行业利好密集释放,AI智能体生态持续完善
1、政策端:地方扶持加速应用落地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近期出台AI大模型产业支持政策。例如:
北京明确到2025年底打造3-5个自主可控基础大模型,推动100个行业大模型落地;
上海聚焦工业服务业智能化,计划到2027年打造100家数字化服务平台;
杭州提出算力设施建设、模型开放生态等14项举措,最高资助500万元支持算力技术攻关。
2、技术端:多模态与具身智能突破
谷歌《2025年AI商业趋势报告》预测,多模态AI将成为企业采用AI的主驱动力,在医疗、零售、制造等领域加速渗透;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已实现小批量生产,结合AI智能体技术,有望在2025年落地工厂场景;
国内企业如Facewall与百度智能云合作,开发云边协同解决方案,提升大模型在边缘计算中的响应速度。
3、资本端:巨头加码AI基础设施
亚马逊、谷歌、微软、Meta一季度资本开支同比大幅增长,主要用于AI和云服务基建;
腾讯计划2025年投入600亿至1050亿元人民币用于AI芯片、服务器及数据中心建设;
阿里未来3年将投入超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10年总和。
三、券商观点:看好“低成本技术扩散→高价值场景变现”主线
中国银河证券在2025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投峰会上指出,AI将成为未来十年中国GDP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年均拉动1.3个百分点。其核心逻辑包括:
1、技术扩散阶段: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低成本大模型推动“技术平权”,降低AI应用门槛;
2、场景变现阶段:聚焦三大赛道:
AI Agent产业链:Manus等通用型Agent商业化加速,企业服务市场空间广阔;
高质量数据服务:AI训练数据需求爆发,数据标注、清洗赛道受益;
端侧AI产业链:边缘计算、具身智能(如机器人、自动驾驶)硬件需求提升。
国元证券、广发证券等机构也强调,AI正从“工具应用”向“生态构建”升级,算力基建、模型适配、数据闭环将成为核心壁垒。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2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Manus开放注册!引爆千亿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