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
在主要内容方面,项目建议书显示,《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规定了汽车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要求、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志要求、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与试验方法、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的强度要求与试验方法、电动式车门把手的动态试验要求与试验方法。
该标准痛击行业发展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将对汽车行业及其上下游产业产生生态影响。
一、直击痛点
隐藏式门把手的车动线流畅,科技感满满。但市面上有相关设计的车一直以来存在争议。规定的发布对于车企而言,则实现了精准打击。
工信部就表示,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隐藏式车门把手凭借美观、科技感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市场上的车门把手产品呈现出工作原理、形式多样化趋势,在市场应用过程中暴露出以下问题:强度不足、控制逻辑潜在安全风险、识别操作难(隐蔽无标志)、断电失效、夹手等,潜在逃生、救援风险。
上述问题带来了潜在的逃生与救援风险。如:碰撞、起火等事故中,造成断电现象,使电动式外门把手、电动式车门内把手失效,增大救援及逃生阻碍:无明显、统一标志,增加紧急情况下的操作难度。
上述问题带来了潜在的逃生与救援风险。如:碰撞、起火等事故中,造成断电现象,使电动式外门把手、电动式车门内把手失效,提高紧急情况下的操作难度。
二、车企面临技术压力
面临强制性规定,车企设计理念转变,安全设计比例提高。这一转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变相地拔高企业技术层,提高安全成本。车企需在现有电动把手方案中增加机械备份结构、传感器阵列等模块,单车成本、行业新增研发投入预计增加。
这将推动具备相关硬件设计能力的供应商其微型传动系统、隐形门把手驱动机构等产品需求增长,这将带动部分细分领域需求——
1.机械结构件:间接带动高强度金属材料和机电耦合装置的需求增长,具备精密制造能力的企业订单量预计增长。
2.应急标识材料:荧光涂层、触觉反馈凸起等特种材料供应商将迎来增量市场,单车成本增加。
3.机械备份系统:独立于电子系统的机械解锁装置(如拉索结构)成为标配,相关供应商将受益于技术替代周期。
4.传感器:推动压力传感器和触觉感知芯片需求随防夹功能普及而增长。
5.域控制器:开发集成防夹逻辑的车门控制模块的厂商有望从中受益。
相应的,研发投入和材料成本压力也将提高,短期内面临承压问题。
总的来看,本次规定体现了“产业发展到哪里,安全规范就覆盖到哪里”的治理思路,推动汽车进入技术升级的周期,具备技术储备的企业或将稳抓变革东风,而中小厂商面临技术淘汰风险。投资者需关注政策落地节奏及企业转化效率,把握结构性机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大变革!工信部出手精准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