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消费市场迎来“开门红”,以旧换新政策成为拉动内需的强力引擎。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家电、数码、电动车、老字号商品与服务等领域的换新潮正以惊人速度席卷全国,国货”潮品”与老字号品牌同步崛起,共同描绘出一幅消费升级的生动图景。本文将带您深入解读一季度消费市场的最新动态,剖析政策红利下的行业机遇。
一、家电行业:销售数据亮眼,产业升级加速
2024年8月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加力实施以来,消费者累计购买以旧换新家电产品超1亿台,2025年1-3月购买超4000万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3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9.3%,其中3月单月增长35.1%。
政策推动下,家电企业积极创新,智能化、绿色化成为家电行业的发展主流趋势,如九阳推出的不粘零涂层电饭煲,可智能识别不同品种的米并调整烹饪方法,自参加“国补”以来,销量已超40万台。这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也推动了家电行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空间。
二、数码产品:购新补贴落地,消费电子行业复苏
2025年1月15日商务部发布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政策以来,消费者已累计购买手机等数码产品超3000万件。2025年1-3月,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6.9%,其中3月单月增长28.6%。随着人们对于数码产品的性能、功能等要求不断提高,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数码产品的更新换代需求持续释放。
购新补贴政策的实施,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激发了消费潜力,有力地推动了消费电子行业的复苏,同时也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如各大厂商不断推出的折叠屏手机等创新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于科技感和便携性的需求。
三、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持续推进,市场活力增强
今年以来,全国6.7万家销售门店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累计换购新车376.4万辆,相当于2024年置换总量的2.7倍。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的持续推进,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环保的出行选择,也促进了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更新换代和规范发展。
企业在以旧换新过程中,积极推广新技术、新车型,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和安全性,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了行业的转型升级,同时还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四、老字号:国货“潮品”受青睐,品牌价值凸显
各地已举办2025“老字号嘉年华”特色活动140余场,带动线上线下销售额超60亿元。平台企业数据显示,2025年1-3月,中华老字号餐饮企业堂食交易额同比增长21%。在消费升级和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老字号商品与服务凭借其独特的品牌魅力、文化底蕴和品质保证,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老字号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拓展销售渠道,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符合当代消费者口味和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实现了品牌价值的不断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为国货品牌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五、证券机构观点与行业前景
中信建投:当前消费电子行业复苏,行业景气度回升,“以旧换新”政策撬动替换大市场,伴随新能源车及AI发展,被动元件需求数量激增,新能源车MLCC用量是传统燃油车6倍,AI服务器、AIPC、AI手机等MLCC需求量分别增长约100%、40%-60%和20%,同时提出了更高功率、更高频率、更高可靠性、更小体积等高性能要求。
华宝证券:在美国关税政策大幅波动背景下,敦煌网爆火事件本质反映的是美国消费者对高性价比商品的旺盛需求,跨境电商平台流量有望持续增长。关税压力之下,线上平台成本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通胀压力下跨境电商的相对优势依然存在。
国海证券: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下,国内外人形机器人产品问世并不断迭代,有望开辟比汽车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将迎来“从0至1”的重要投资机遇。本周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在北京开赛,众擎机器人两款机器人量产上市,产业链商业化落地加速。
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政策+活动”双轮驱动模式深化,相关行业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提升行业竞争力,2025年中国消费市场有望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在这一过程中,以旧换新政策不仅刺激了短期消费,更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以旧换新加力扩围,这些行业“战绩”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