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军企业智元机器人与美国具身智能明星公司PhysicalIntelligence(Pi)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动态环境下的复杂任务处理展开深度技术攻坚。随着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场技术联姻被视为行业迈向万亿级市场的关键一步,标志着中国企业正深度参与全球智能革命的核心竞争。
一、技术双雄会师构建智能决策新范式
智元与Pi的合作聚焦具身智能的底层技术突破。作为国内最早实现人形机器人量产的企业,智元已构建”本体+AI”全栈技术,其千台级量产能力与百度智能云共建的开发平台,为技术转化提供了坚实底座。而Pi作为全球具身智能领域的后起之秀,不仅获得OpenAI等机构4亿美元注资,更开发出可适配多传感器、多末端执行器的通用AI模型,目标直指AGI(通用人工智能)。
新加盟智元的罗剑岚博士成为合作关键人物。这位曾在伯克利AI实验室主导开发超人类强化学习系统的顶尖专家,将领导具身智能研究中心,推动动态环境下的长周期任务算法研发。业内人士指出,双方合作有望突破机器人在开放场景中的决策瓶颈,为工业制造、物流搬运等领域提供更具适应性的解决方案。
二、政策资本共振万亿蓝海扬帆起航
政策红利与资本热度正形成双轮驱动。据中国信通院预测,2031年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2024年国内市场已达4800亿元。北京、上海等地率先出台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突破百项关键技术,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资本层面,2025年前两月国内融资规模已接近去年全年总量,服务机器人、智能制造等赛道成为投资焦点。
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形成良性循环。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的”慧思开物”平台,首次实现单系统兼容多构型机器人,在工业分拣、电力巡检等场景中展现毫米级操作精度。上海张江的异构机器人训练场,通过百台机器人同场训练沉淀高质量数据集,为通用模型开发提供关键支撑。
三、多模态融合开启人机共生新纪元
技术演进正从单点突破转向生态共建。智元与Pi的合作展现”硬件+算法”的协同效应:前者侧重场景落地,后者深耕底层模型。百度智能云的视觉大模型与边缘计算技术,则为机器人开发提供低成本解决方案。这种分工模式被视为行业发展方向,推动形成”本体制造-算法研发-场景应用”的完整闭环。
多模态大模型与世界模型的突破成为关键。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海斌指出,具身智能正开启计算智能与物理智能融合的新征程,通过整合视觉、语言、触觉等多维度信息,智能体将实现更自然的环境交互。目前,人形机器人已在家庭服务、医疗康复等领域取得进展,其灵活的环境适应能力被视为未来人机共生的重要载体。
四、机构观点
东吴证券最新研报指出,具身智能市场规模有望从2023年的4186亿元增至2027年的6328亿元,建议关注”具身智能+场景应用””机器人本体””核心供应链”三大赛道。
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认为,行业长期发展潜力巨大,多模态大模型与世界模型的突破将成为实现通用具身智能的关键。
智元与Pi的合作,显示出中国具身智能企业开始在全球技术竞争中占据主动。在政策扶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这场智能革命或将重塑未来十年的产业格局,为人机协同时代奠定坚实基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具身智能双雄联手 万亿市场再添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