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经历重大调整。股市面临关键转折,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和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影响其走向。
3月29日,以“牛市山海的不屈修行”为主题的《二季度中国股市投资策略赋能峰会》在深圳举行。峰会汇聚行业精英,探讨如何在牛市中坚守投资理念,克服人性弱点,把握投资机会,探索稳定盈利路径,提升投资能力,实现财富稳健增长。
大湾财经首席风险官、资深投顾朱小飞以《新能源:加快出海,推动转型升级》为主题,深入剖析了当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态势,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独到见解。朱小飞指出,2025 年将是国内新能源产业从高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一年,产业蓄势待发,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
一、2025 年国内新能源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朱小飞认为,进入 2025 年,国内新能源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特朗普政府的上台,其在新能源产品加征关税、消减生产投资补贴等政策,将对中国新能源产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美国关税等贸易壁垒的上升,虽然带来了挑战,但也促使国内企业加快出海进程,调整海外市场布局,这也为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提供了契机。
国家政策将推动新能源行业发展。朱小飞指出,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积分管理等政策有望延续更新,促进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加速,新车型不断推出,新技术如高压快充锂电池、固态电池等快速发展,增强产业活力。我国新能源产业已形成多个区域产业集群,提升竞争力。资本市场回暖,预计2025年A股新股发行数量和融资规模将稳中有增,新能源行业并购重组也将加强。
资料来源: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二、2025 年新能源子行业发展趋势分化
对于 2025 年新能源各子行业的发展,朱小飞觉得,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增长等因素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风电等子行业预计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 2025 年,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销量、风电新增装机量的增速有望超 20%,而光伏装机量增速在经历多年的高增长后预计将有所放缓。绿氢等项目 2024 年开工率较低,但在政策推动下,氢能产业 2025 年发展有望加快。行业 “反内卷” 与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将促使新能源产业供求关系好转,风机、光伏等部分产品价格有望底部企稳回升。
具体来看,新能源汽车领域,朱小飞指出,2025 年国家将加力扩围实施 “两新” 政策,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预计将继续实施并带动汽车更新需求,汽车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扩大。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预计将保持上升趋势,预计 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 1500 万辆,同比增速在 20% 以上。新能源车企将不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车型,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小鹏、零跑、蔚来等新势力车企 2025 年销量有望增长超 50%。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较快发展预期,动力电池装车量预计将与新能源汽车保持同步较快增长,部分锂电池材料产品的价格将有小幅上涨预期。
风电行业方面,朱小飞分析,2024 年前三季度国内新增风机招标为 119GW,同比增长 93%。按照一年左右的风机交货周期估算,2025 年风电新增装机预计将超 100GW,同比增速预计约为 30%。在行业 “反内卷” 的背景下,风机的产品质量关注度将更高,行业供求关系好转,风机招标价格预计将有所回升。我国沿海地区规划建设的海上风电项目在 2024 年底超过 100GW,其中广东、山东、浙江位列前三位,预计 2025 年海上风电的开发进程将加快,广东提出将加大海上风电建设力度,规划到 2025 年海上风电投产规模达 1800 万千瓦,我国近海风电资源开发利用,海上风电向深远海挺进。
资料来源: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光伏行业专家朱小飞指出,国内光伏产业链产能超过1000GW,而2025年全球需求预计超500GW,产能过剩将持续。中国和欧洲的光伏发电并网及消纳能力限制,预计2025年装机量增速将低于10%,增长放缓。河北、山东等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可开放容量下降,土地资源限制将影响光伏装机增长。然而,随着落后产能淘汰、技术进步、政策支持、行业自律和产能控制等因素作用,光伏行业供求关系有望改善,供需失衡预计在2025年得到缓解,光伏产品价格将逐步稳定并反弹。
氢能产业,朱小飞认为发展有望加快。氢能产业被定位为战略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国家与各省市 2024 年出台多项氢能相关产业政策。2025 年,在政策等因素的推动下,氢能产业发展有望提速,氢能重卡、绿氢等产品的销量预计将有显著增长。根据中汽协数据,2024 年全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为 5405 辆,同比减少 12.6%,2024 年全国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为 2.35 万辆。
根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预定的目标,2025 年燃料电池汽车的保有量约为 5 万辆,若要达到该目标,2025 年的燃料汽车销量需要达到 1 万辆以上。2024 年国内氢能重卡销量为 4460 辆,同比增长 22%,2025 年,氢能重卡的销量预计将有较快增长,主要受氢能高速免费等政策使氢能重卡的经济性改善、部分签订的千辆级氢能重卡大订单 2025 年将进入交付期、燃料电池汽车五大示范地区中多数地区与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促使示范项目加快建设等因素推动。国内规划建设的绿氢产能已超过 800 万吨,2024 年绿氢项目的开工率较低,随着政策出台、产业成本降低等因素驱动,2025 年项目落地进程有望加快。
三、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针对当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状况,朱小飞提出了一系列自己的想法。
1.东南亚、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
国内新能源企业需要探索走出去新模式,可通过海外投资建厂、技术授权、与国外厂商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本地制造与开拓全球市场。
2.政策应继续对新能源产业支持,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国家应持续支持新能源产业,推进绿色转型,有序建设风电光伏基地,加速清洁能源替代。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继续实施以旧换新政策,鼓励购买新能源车,加快公共交通新能源化,支持商用车采购电动车和氢能燃料电池车,更新积分管理政策。针对光伏等行业产能过剩,工信部和行业协会需完善政策,促进落后产能淘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引导先进产能建设,激励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政策还应促进海上风电发展,支持氢能产业,推广绿氢生产和氢燃料电池汽车,扩大氢能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3.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产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我国新能源产业已形成多个区域产业集群,各地区应立足自身优势,统筹规划产业发展,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无序竞争,持续提升新能源的消费占比,推进大型风光基地建设,加强海上风电的开发,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和利用效率。
4.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与产品差异化发展破除 “内卷”。
紧抓新能源汽车从新能源化向智能化发展的机遇,锂电池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与安全性,加强固态化电池等新兴前沿技术研发。风电产业加强核心部件研发能力与降低成本,光伏行业重点发展 TOPCon、BC 电池等高效新型电池技术。在氢能汽车产业链,提升燃料电池及电堆、双极板、膜电极、质子交换膜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能力,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5.强化金融支持,鼓励银行、风险投资等机构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
股权投资重点关注智能汽车、固态电池、氢能等新兴产业与关键技术领域。各地区应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基金的引领作用,推动成立新能源产业专项基金、并购基金,吸引长期资本,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朱小飞的观点为新能源产业从业者提供了深入思考的方向,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新能源企业需要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通过加快出海、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等多方面举措,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朱小飞:新能源产业需加快出海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