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半导体板块逆势上涨,概伦电子、中微公司和瑞芯微等六只个股大涨10%以上。
进入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全球新冠疫情反复、俄乌冲突局势仍旧紧张,导致全球芯片消费需求疲软、通胀高企。半导体行业受消费类芯片需求疲弱拖累较大,但但工控类等其他应用领域仍然需求旺盛。
据电子行业媒体芯世相统计,此轮标准型消费类模拟芯片价格下跌幅度较大,不少降至常态价。比如TI的TPS61021ADSGR,去年5月涨至最高价45元/个后开始降价,到今年5月已回到了去年年初的常态价。
究其原因,供应链上,上至IC设计业者,下至终端品牌业者,都进行了库存修正;同时,先前现货商、经销商累积大量库存,因市况风向转变,开始进行砍价抛售,以及整体消费性需求快速转弱。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2080.5万部,同比下降9.4%;1-5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累计1.08亿部,同比下降27.1%。其中,5G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20.2%。
手机销量的下滑并不局限于中国,事实上,全球消费电子行业也显示出承压态势。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报告显示,2022年5月,全球手机市场销量环比下降4%,同比下降10%,至9600万部。值得注意的是,这是8年来,全球智能手机月销量第2次跌破1亿部。
一边是需求疲软,另一边则是近年来市场新建的晶圆厂于2022年逐步投产,芯片产能供给进一步加大。若未来智能手机颠覆性创新及渗透仍不及预期,或将对其出货量造成非正向影响,进而对相关芯片需求形成影响。
虽然应用在消费电子上的多种芯片价格下滑,但一个利好现象是,智能汽车渗透率的加速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相关芯片的车载用量。
MCU(微控制单元),又称单片微型计算机或者单片机,是把中央处理器的频率与规格做适当缩减,并将各类部件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MCU产业的下游主要是MCU的应用,集中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等领域。
受益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MCU需求持续高增。自2020年第三季度以来,全球MCU进入历史罕见的缺货状态,兆易创新、意法半导体等厂商MCU价格上涨6至10倍。
抛开短期因素,关注MCU产业的长线成长逻辑。汽车、工业等细分市场的需求正持续向好;而国际IDM大厂在缺货潮下选择优先保证海外客户需求,且对国内市场渠道管控能力不佳,分销商价格常年大幅波动。
半导体处在独特的行业周期,市场火热的时候,上游加大投入、新增产能,是规律性举措,当市场增速放缓,出现过剩产能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在当前环境下,低端产能有过剩的风险,但高端产能依然紧缺,各家代工厂都在进行产能结构调整。
半导体是战略性资产,产业链自主可控重要性凸显。集成电路产业作为中间环节,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核心与基础,是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支撑。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既是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内部动力,也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内部动力,同时还是市场激烈竞争的外部压力,重要性凸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午后异动】守得云开见月明,短需疲弱不掩成长性——半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