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国内创新药领域表现亮眼。在创新药研发管线海外授权交易密集落地,以及国际会议数据读出的双重推动下,创新药主线持续活跃,斩获了显著的超额收益。与此同时,在不同疾病治疗领域所对应的细分板块中,呈现出了一定的外溢行情特征。
当前,市场的短期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中报业绩的兑现情况,以及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谈判的进展。德讯证顾认为,在选股思路上,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研发管线价值兑现因子的边际变化,同时提升商业化价值兑现因子的权重,尤其重点关注纳入医保的弹性品种。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关键事件,来理一理关于创新药的逻辑思路。
近期,创新药领域更是迎来诸多政策利好消息。6月13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发布《关于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旨在进一步支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药研发,提高临床研发效率,对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拟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评审批。若该政策正式落地实施,将极大缩短创新药临床试验的审评审批时间,加速创新药从研发到临床应用的进程,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也为创新药企业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提升企业的研发积极性和竞争力。
7月1日,国家医保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涵盖了创新药研发、准入、入院使用和多元支付等全链条支持内容:
在加大创新药研发支持力度方面,提出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鼓励商业健康保险扩大创新药投资规模,加强药品目录准入政策指导,统筹推动创新药研发等措施。
在支持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方面,明确健全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合理确定创新药医保支付标准,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强化创新药真实世界研究等内容。并且在支持创新药临床应用、提高创新药多元支付能力等方面也给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将为创新药行业营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具体产品进展方面,行业突破不断涌现。例如,宜联生物官网于6月23日宣布,其研发的YL201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YL201是一款基于宜联生物医药自主创新TMALIN®技术平台开发的靶向B7H3的ADC药物。
目前,YL201项目正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多项临床研究,其中小细胞肺癌、鼻咽癌适应症在中国已进入临床III期研究阶段,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其在多种实体瘤治疗中的潜力。值得注意的是,截至6月29日,全球尚无获批的B7-H3药物(包括ADC),全球共有4款产品进入临床二期阶段,其中两款为国内产品,这意味着国内企业在该靶点的研发上处于全球前列,有望在未来抢占市场先机。
对于创新药板块的未来走势,机构普遍持乐观态度。湘财证券认为,2025年国内创新药产业有望迎来重要拐点,产业运行趋势正从资本驱动逐步转向盈利驱动,板块具备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的投资机会。
从基本面来看,创新产品陆续进入商业化阶段,头部创新药企业开启盈利周期,同时全球突破性临床数据不断读出,带动海外授权市场持续活跃,研发成果加速兑现。
在政策方面,创新药支持政策持续释放利好。支付政策落地元年,首个丙类医保目录年内推出,支付政策的变化将持续推动创新药市场规模扩容;全产业链支持政策也在持续深化,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及进一步支持创新药的政策有望出台新举措。
从中期维度分析,行业需求端确定性优势显著,供给端产业及市场竞争格局持续改善,整体供需格局不断优化。
国内创新药产业已步入盈利驱动的新周期。
德讯证顾认为,两条创新药思维要注意:一是Pharma(开发生产传统化学药物的大型制药企业,公司从化学品和合成过程中制造药物。如罗氏、辉瑞、默沙东和强生等制药公司)转型创新兑现。Pharma公司在行业内沉淀深厚,业绩韧性强劲,经历过多轮周期考验。当前其创新管线已步入兑现期,此类公司业绩和估值具备较大的提升空间,国内部分相关公司华东医药、奥赛康、健康元等。二是Biotech(专注于技术创新和研发,通常专注于特定的治疗领域,如基因治疗或mRNA技术,如生物科技公司等)持续成长,产品海外注册催化。看好研发平台和商业化能力得以验证,且潜在产品海外注册有望落地的公司。
从长期视角来看,产业正朝着研发升级、创新求真、国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Biotech业绩将逐步走向盈利周期,传统Pharma公司存量业务将逐步出清,创新管线步入兑现期。随着支持政策的持续落地,板块有望迎来业绩和估值的双重提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突发!创新药迎来“政策蜜月期”,这2类企业有望撑杆起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