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数据局4月2日召开的“数据价值化我们在行动”新闻发布会上,副局长陈荣辉透露了一项重磅部署:国家数据局正联合国务院国资委制定《国有企业数字效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以能源、电力、交通、物流等六大行业为突破口,推动央企主导的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加速数据要素流通与资产化进程。这一政策信号释放出央企在国家数据战略中的核心作用,也为万亿级数据要素市场注入新动能。
一、政策东风:从顶层设计到场景落地
此次行动方案是落实2022年《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即“数据二十条”)的关键举措。根据部署,央企将在数据管理机制创新、行业资源整合、数据资产入表等方面率先突破。例如,通过建立开放互联的可信数据空间,解决长期存在的“数据孤岛”问题,实现产业链上下游数据的高效协同。在能源领域,国家电网已通过无人机巡检与AI缺陷识别技术,将输电线路运维效率提升2倍,年节约人工成本数亿元;南方电网的负荷预测系统则精准调度云南清洁能源,单日跨区域输送电量超0.7亿千瓦时,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二、技术底座:算力与算法构建数字基建
央企在算力基础设施领域的布局为数据流通提供了坚实支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已建成覆盖全国的“智算+边缘计算”网络:中国电信临港智算中心实现万卡集群高速互联,中国移动投用400G全光骨干网,将算力调度时延缩短至20毫秒以内。这些基础设施不仅支撑了大模型训练与实时推理,更通过“算力+能源”融合模式,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例如,通过能源智算中心优化电网调度,实现源网荷储动态平衡,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三、价值重构:数据资产入表激活万亿市场
数据资产入表是此次行动的另一核心目标。根据方案,央企将在数据价值挖掘基础上,探索数据资源持有权、加工使用权、产品经营权的分置机制。这意味着企业数据将从成本项转变为可量化的资产,直接影响企业估值与融资能力。以能源行业为例,通过整合电力生产、消费、储能等数据,企业可开发碳交易、负荷预测等数据产品,预计仅新能源消纳领域就可创造千亿级市场空间。目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龙头企业已启动数据资产盘点与确权工作,为后续市场化交易奠定基础。
四、未来展望:从行业协同到全球布局
随着《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的推进,央企还将在跨行业数据融合与跨境流通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通过构建“电力+气象+交通”数据联盟,优化能源调度与物流网络;在跨境数据流动方面,探索“互检互查、整船出海”模式,既保障数据安全,又提升国际竞争力。这些举措不仅将重塑传统产业格局,更有望催生数据经纪、数据托管等新型业态,推动我国数字经济迈向更高台阶。
此次央企牵头的数据流通改革,标志着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进入攻坚阶段。在政策、技术、资本的多重驱动下,能源电力等重点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将加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重磅!央企牵头!能源电力迎数字化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