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数字货币逆市大幅飘红。当下央行数字货币建设更加围绕“安全”,在保护货币主权和金融安全、加强金融监管、人民币国际化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交通银行行长刘珺在出席论坛时称,中国是数字货币领域研发测试的先行者,数字人民币相较其他主权性质的数字货币,具有技术相对成熟、试点范围广且场景丰富、兼容性安全性高等三大优势。更为关键的是,中国有超大的市场优势,14亿人口、41万亿元的消费规模构成了全球需求的重要来源,也催生着全球最为丰富的场景化生态、最为多元的新经济业态。在他看来,人民币国际化、数字人民币协同发力,将成为数字贸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近年来,随着全球加密货币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幻,各国央行发展数字货币的驱动因素也不断演变。1)第一个催化因素在于2019年加密货币 Libra的推出,其宏大愿景以及之后可能对全球经济和各国货币主权造成的潜在影响促使全球央行都开始更为严肃的考虑和研究发行央行数字货币;2)第二个催化因素在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对自身金融安全的担忧。美国和欧盟将数家俄罗斯银行剔除出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而当前跨境交易之下货币流通的主要路径仍离不开SWIFT,因此在国际局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金融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我国央行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便呼之欲出。数字人民币定义为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为现金类支付凭证(M0),定位为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我国自2014年启动对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开始,至今已经实践至落地阶段,试点场景兼顾线上和线下,涵盖对公、对私等多领域,试点交易数据及金额对比前两年的数据均已翻了数倍。近期,随着安全主题和数字经济的推动,数字人民币事件催化较多:试点范围不断扩容的同时,跨境支付也迈出新步伐,我国首个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项目落地等。
数字人民币上游发行层的核心为央行,主要涉及数字加密与脱敏、数据存储、云计算、网络安全等基础技术;中游流通层主要为各大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各大商业银行的完善主要在于数据存储和传输,还涉及身份认证、数字货币钱包等银行IT系统的建设,而第三方支付平台,包括但不限于线上支付宝支付、线下POS机、ATM等支付终端的跟进;下游应用场景上除了直接的对公/对私应用外,涉及线上线下一系列餐饮购物、出行娱乐、生活缴费等丰富场景,也可通过与支付工具,如手机厂商的链接搭建支付渠道。
另方面,通过数字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能有效降低支付成本,提高便捷性、安全性,进而提升国际往来的支付结算效率。数字货币长期有望受益于跨境支付万亿市场的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午后异动】数字货币呼之欲出,安全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