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上海市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条例于10月1日起实施,这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首部省级地方法规。
上海市人大阎锐向媒体表示,此次立法立足于促进法的基本定位,注重创新性和引领性,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也是上海继《上海市数据条例》后的第二部数字经济领域地方法规,将有力支撑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助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任何技术的发展最终会落脚于具体的应用场景,”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总工程师王资凯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说,这次条例也不例外,重点强调了新兴技术要为产业赋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条例是一次大胆的探索,在实施过程中有机会总结出具备长三角特色的新兴技术产业发展经验和理念。”
专设“激发创新活力”规定
根据8月30日上海市人大发布的《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技术,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经过多年发展,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整体保持增长态势,行业价值红利正加速显现。但产业发展中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场景落地难、治理体系不够健全等堵点难点问题。为此,有必要从地方性法规层面进行制度创新,发挥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的生态优势,破解发展中的问题,确保重要战略任务落实落地,为上海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人工智能作为新兴的产业领域,创新是其突出的特点。此次立法专设“激发创新活力”的规定,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创新,并明确有关部门要根据人工智能的特点对相关的监管规则、标准进行相应地制定、修改或废止,建立人工智能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活力。
为保障中小企业获得普惠的公共算力,条例明确,上海市经济信息化部门应当会同市发展改革、科技等部门制定公共算力资源供给办法,推动公共算力资源平台建设与利用,加强算力科学调度,通过算力奖励等方式,为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提供公共算力支持,保障中小企业获得普惠的公共算力。
设立人工智能伦理专家委员会
作为此次立法的一大亮点,条例明确设立人工智能伦理专家委员会,发挥其在人工智能领域伦理规范方面的作用。其履行的职责包括制定伦理规范指南、推动参与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伦理重大问题研讨和规范制定;对涉及生命健康、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潜在风险开展评估等。
立法确立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的行为底线,明确相关主体开展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定,增强伦理意识,并不得从事相关禁止行为。比如禁止提供危害用户人身或者财产安全、侵害个人隐私或者个人信息权益的产品和服务;禁止利用算法技术实施价格歧视或者消费欺诈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实施垄断或者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等。
开发者伦理规范方面,人工智能伦理专家委员会指导有关行业组织、企业等,制定人工智能产品研发设计人员道德规范和行为守则,加强对人工智能潜在危害与收益的评估,研究提出人工智能复杂场景下突发事件的解决方案。
特殊群体关照方面,上海将加强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养老、抚幼、助残等领域的应用,提升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生活品质。提供智能化公共服务,应当充分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的需求,避免对老年人、残疾人的日常生活造成障碍。
提出4000亿元目标
公开数据显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近年来持续壮大,2021年人工智能规上产值3056.8亿元,同比增长17.2%,是2018年的2.28倍;人工智能赋能百业的价值红利正加速显现。
根据《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将是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跨越升级、全面融入城市经济生活的阶段。《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上海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基本建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到2035年,形成泛在、集智、全能的人工智能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格局。
针对这一目标,《规划》提出了四大具体指标,主要包括产业集群、示范企业、人才规模、发明专利等维度。在产业集群方面,加快培育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形成10个以上百亿级细分领域产业集群。到2025年,人工智能规上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2%以上,达到4000亿元。
在示范企业方面,到2025年,形成10大类100个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案例,培育500家智能化示范企业;在人才规模方面,力争到2025年上海人工智能人才规模达到30万人;在发明专利方面,年均申请发明专利1000件,探索建立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和城市管理指标体系。
《规划》提到,要完善“4+X”总体布局,推进浦东张江、徐汇滨江、闵行马桥、临港新片区等四大优势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在全市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特色品牌载体。聚焦人工智能的赋能和引领,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在“五个新城”建设布局,形成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
此外,上海将加快布局人工智能、5G、物联网、区块链等多种技术融合的园区智能化基础设施,支撑园区公共服务、数据分析、安全运维等应用场景建设。面向人工智能应用,建设主题型创新生态空间,提供研发设计、数据训练、算力共享等综合创新服务,完善产业发展配套服务体系。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提出4000亿目标!上海立法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