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铜矿市场正上演“供需逆转前夜”的剧情:上半年看似平稳的产量增长背后,是头部矿企集体下调全年指引的暗流;进入下半年,全球第二大铜矿突发停产的“黑天鹅”事件,直接将供给紧张推向高潮。
高盛早在9月研报紧急预警,全球铜矿供需格局已从过剩10.5万吨逆转为短缺5.55万吨,铜价有望冲击10500美元/吨。
这场供给端的“强收缩”与需求端的“慢复苏”共振,或许正酝酿着有色金属板块的新一轮爆发机遇。
一、供给预警拉响:产量骤降与指引下修的双重暴击
2025H2铜矿供给紧俏并非空穴来风,从产量数据到企业指引,再到突发事故,多重信号共同指向供给端的实质性收缩。
头部矿企下半年产量迎同比下滑。上半年全球头部铜企产量741万吨,同比增长2.8%,看似实现小幅增量,但这一增长态势难以为继。根据最新产量指引计算,排除自由港和必和必拓后,头部矿企2025H2合计产量预计为570万吨,同比降幅达1.9%。即便顶石铜业(同比+22%)、力拓(同比+11%)等企业能实现高增长,也难以抵消整体产能的收缩压力。
更关键的是,自由港旗下格拉斯伯格铜矿因泥石流事故遭遇不可抗力,预计全年减产20万吨,而该矿产量占全球总供应的3%,其停产直接导致2025年全球铜矿几乎无增量可言。
全年产量指引遭密集下修。年初头部铜企给出的全年产量指引同比增速为2.8%,但截至年中,这一预期已下调至1.7%,合计下调幅度达11.4万吨。嘉能可、泰克资源、智利国家铜业等巨头纷纷收缩预期:泰克资源因尾矿建设延误导致磨机在线时间不足,被迫下调产量目标;智利国家铜业则受矿山事故影响,未能按计划释放产能;即便是预期产量位于指引上限的力拓,也未给出进一步扩产的明确信号。
高盛指出,此次指引下修标志着全球铜矿产能释放进入“瓶颈期”,短期难以看到实质性改善。
矿山生产扰动因素持续增多。上半年已有9家头部铜企出现产量同比下滑,核心原因包括原矿品位下降、回收率降低及水资源限制等外部干扰。进入下半年,这类扰动因素有增无减:智利北部干旱天气加剧,影响铜矿开采所需的水资源供应;秘鲁部分矿山因社区抗议活动陷入生产停滞;澳大利亚部分铜矿则受设备老化影响,产能利用率难以提升。
这些持续性扰动叠加突发事故,或进一步压缩了下半年的供给弹性。
二、成本与格局分化:中企抗周期能力凸显,有色金属行业集中度提升
在供给收缩的同时,铜矿企业的成本表现与竞争格局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铜企的成本优势与行业整合加速,为板块机会埋下伏笔。
中企成本管控与现金流优势显著。2025H1全球15家披露C1成本的铜企平均成本为1.72美元/磅,同比下降8.7%,但企业间分化明显。五矿资源、安托法加斯塔、南方铜业等企业成本下滑显著,其中五矿资源受益于产量提升与副产品价格上涨,成本控制成效尤为突出。
更值得观察的是,海内外企业盈利与现金流呈现分化态势:中国铜企的净利率和自由现金流同比均实现增长,而海外企业则普遍下滑,这与国内企业更高效的成本管控、更稳定的产量释放密切相关。以紫金矿业为例,其2025H1铜产量同比增加5万吨,同时C1成本控制在1.6美元/磅以下,现金流状况持续改善。
国际巨头合并加速行业洗牌。行业供给紧张与盈利压力下,国际铜企开启整合浪潮。2025年9月,英美资源与泰克资源预计完成合并,组建后的AngloTeck铜年产量将超120万吨,跻身全球前五铜生产商。这种巨头合并趋势将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头部企业对铜价的定价权与议价能力有望增强。
高盛分析认为,行业整合将减少无序竞争,在供给紧俏背景下,更有利于价格中枢上移,长期利好具备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
高成本产能出清加剧供给紧张。尽管行业平均成本有所下降,但部分海外高成本矿山已濒临亏损边缘。随着铜价在上半年经历阶段性回调,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部分C1成本高于2美元/磅的矿山已出现减产迹象。
中州期货预测,2025年全球高成本铜矿减产量或达30万吨,占全球产能的1.5%左右。这类产能的出清虽短期内影响有限,但叠加头部矿企产量下滑与事故扰动,将持续加剧供给端的紧张局面。
三、需求韧性显现:传统领域筑底与新兴领域爆发共振
供给紧俏的同时,需求端正呈现“传统领域筑底回升、新兴领域快速增长”的格局,供需缺口有望进一步扩大,为铜价上涨提供支撑。
新能源领域成需求增长核心引擎。铜在新能源产业链中不可或缺,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正在创造增量需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达500GW,同比增长25%,每GW光伏装机需消耗约500吨铜,仅此一项便将新增铜需求25万吨。同时,全球储能锂电池装机量保持高速增长,2025H1同比增幅达45%,带动铜需求持续提升。
中长期来看,乘联会预测2026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3000万辆,带动动力电池用铜量同比增长30%以上,成为铜需求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传统领域需求逐步企稳回升。尽管房地产行业复苏节奏仍有不确定性,但家电、电力等传统领域需求已显现企稳迹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H1中国空调产量同比增长8.2%,冰箱产量增长5.1%,家电下乡政策持续拉动终端需求,进而带动铜材消费。
电力领域方面,国内特高压建设加速推进,2025年计划开工10条特高压线路,每条线路铜需求量约2万吨,全年特高压用铜需求将达20万吨。
库存结构分化印证真实需求韧性。截至9月26日,全球三大交易所铜库存合计53.55万吨,但库存结构呈现明显分化:COMEX库存因美国过度进口飙升至32.23万短吨,而LME库存已降至14.44万吨,上期所库存也回落至9.88万吨。
更能反映真实需求的国内电解铜社会库存表现亮眼,截至9月25日,SMM国内电解铜社会库存为14.01万吨,同比下降1.42万吨,且9月下半月持续去库,显示国内需求具备较强韧性。高盛认为,非美地区库存不足10天的紧张状态,将在下半年进一步凸显,成为铜价上涨的重要催化。
2025H2全球铜矿供给紧俏的格局已基本确定,头部矿企产量下滑、指引下修叠加突发事故,构成了供给端的“强约束”,而新能源领域的爆发式增长与传统领域的企稳回升,正在创造持续的需求增量,供需缺口的扩大将成为铜价上涨的核心驱动力。
高盛、中州期货等机构对铜价的预测,进一步强化了板块的价值。当前或是有色金属板块中铜产业链的关键时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全球铜矿供给紧俏!供需缺口扩大铜价上涨,有色板块或迎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