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A股机器人板块延续强势震荡格局,板块指数年内累计涨幅已突破60%。当日中信建投证券发布最新研报指出,在特斯拉Optimus产业化加速、Figure完成高估值融资等多重事件催化下,机器人板块已进入持续验证期,叠加市场流动性宽松环境,看好其正式重回科技成长配置主线,引发市场广泛。
一、全球产业共振,三重信号激活板块预期
机器人板块的强势表现源于全球产业端的密集突破信号,形成“技术验证-资本认可-供应链落地”的完整逻辑闭环。
特斯拉的产业化进展成为核心风向标。其最新发布的Optimus三代样机实现运动控制精度提升30%、能耗降低25%,并明确计划于2026年启动小规模商业化应用。更关键的是,特斯拉近期已启动国内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实地考察与资质评估,涉及执行器、传感器及电池模组等核心环节,市场预期T链(特斯拉供应链)将很快进入订单释放阶段,本周已有消息披露Optimus首个外部意向订单落地。
国际资本对赛道的追捧进一步强化信心。9月16日,美国人形机器人企业Figure宣布完成超10亿美元C轮融资,投后估值飙升至390亿美元,较B轮融资后增长近15倍,创下行业估值新高。英伟达、英特尔创投等科技巨头持续跟投,资金将重点用于量产基地建设与具身智能模型训练,其计划4年内实现10万台年产能的目标,彰显行业对商业化落地的乐观预期。
国内主机厂的技术突破形成协同效应。就在板块催化不断的同时,国内头部企业智元机器人于9月23日宣布全面开源GO-1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其独创的ViLLA架构使机器人典型任务成功率提升32%,为国内供应链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撑。加上宇树等企业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国内“主机厂+供应链”的产业生态正加速成型。
二、产业链价值重构,特斯拉链成配置核心
从产业链视角看,中信建投提出的“特斯拉链优先”配置逻辑已得到市场验证。当前机器人产业仍处于“技术迭代-供应链定型”的关键阶段,特斯拉作为行业定义者,其供应链体系将直接享受量产初期的红利。
上游核心零部件环节最具弹性。Optimus三代样机的性能升级对精密执行器、高分辨率传感器提出更高要求,国内企业在谐波减速器、力矩传感器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已通过验证,有望借助特斯拉供应链实现进口替代。中游本体制造环节,具备快速响应能力的企业将优先承接主机厂订单,智元、宇树等头部企业的供应链伙伴已进入产能储备期。下游应用端,工业场景的精密装配、商业场景的物流分拣等需求已进入试点阶段,为后续规模化落地积累数据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建投特别强调“个股α大于β”,指出板块虽具备整体行情基础,但真正的收益机会或集中在三类标的:技术升级迭代的增量环节、有实质客户送样进展的企业、以及存在预期差的细分龙头。
三、机构观点:共识聚焦产业化主线,多维度挖掘投资机会
中信建投证券:维持机器人板块“坚定看多”评级,明确科技成长核心配置方向。配置上首选特斯拉供应链,其次看好宇树、智元等具备批量能力的国内主机厂产业链。
光大证券:将具身智能与机器人硬件视为“双轮驱动”逻辑,智元GO-1模型开源解决了通用动作规划的核心难题,而特斯拉量产将直接拉动硬件需求。维持赛道“强于大市”评级,或可留意两条主线:一是掌握高精度执行器、AI芯片等核心技术的硬件龙头;二是深度绑定头部主机厂、具备场景落地经验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东吴证券:从全球竞争格局看,Figure的高估值反映出“愿景驱动+生态协同”的估值逻辑,而国内企业更侧重“订单驱动+成本优势”。当前板块已从主题炒作进入价值兑现期,重点布局两类标的:一是特斯拉供应链中已通过资质审核的企业;二是在具身智能算法、真机数据集等领域具备技术壁垒的头部玩家,长期有望复制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爆发路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机器人板块迎多重催化,中信建投喊出配置主线,特斯拉链成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