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人工智能产业迎来新一轮变革,大模型能力的突破式迭代和推理成本快速下降使得大模型应用迅速发展。
AI已从“技术热潮”迈向“产业范式转移”,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7月举行的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发展论坛上,学界、产业界专家聚焦AI赋能实体经济,解析技术革命与产业升级逻辑。
技术拐点:从通用模型到场景渗透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仲远指出,人工智能正处于第三次发展浪潮关键拐点,原生多模态、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加速成熟。百度副总裁阮瑜表示,过去一年大模型推理成本下降超80%,企业端应用比例提升至65%以上,AI已成为企业核心生产工具。
成本下降为技术落地奠定基础。百度、京东等企业通过技术优化压缩成本,使中小企业能以更低门槛接入AI服务,形成”技术进步-成本下降-应用扩张”的正向循环。
工业主战场: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协同
实践中,中国钢研的钢材缺陷检测系统使质检效率提升3倍;国家电网智能体让服务响应速度提升5倍。
行业纵深:从效率工具到价值创造
AI向医疗、金融等多行业延伸。平安集团”AI理赔专家”提升票据审核准确率23%;茂名”荔枝AI助手”将病虫害诊断时间缩至5秒,准确率95%。
资本市场持续看好:IDC预测2028年中国AI总投资将破1000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35.2%。截至6月底,439款生成式AI服务完成备案,传统企业入局推动技术向实体经济渗透。
未来图景:创新与治理的平衡
行业加强安全治理,7月17日发布的《人工智能安全承诺》涵盖20项关键标签,22家企业自律披露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下半年AI或呈现三大趋势:物理AI成热点、智能体技术普及、开源与闭源并行。技术突破、成本下降、政策支持的共振,正推动新经济时代开启,平衡创新与伦理、构建可持续生态是释放AI价值的关键。
华创证券指出,人工智能行业政策从防风险转为全面支持,在中美科技博弈背景下或将成为政策重要发力方向。近年来政策重视度持续提升,2022年二十大报告已将AI列为新增长引擎之一。随着国内厂商技术突破,政策导向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下游AI+应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当前中美在AI领域的战略博弈成为主导国竞争核心变量,国内企业凭借生产效率和成本优势,正加速缩小技术差距。
中金指出,自2023年ChatGPT兴起至今已近三年,随着大模型的持续迭代进步,构建AIAgent智能体的技术基础和产品路线正在逐步成熟,产业也在愈发期待Agent的落地能够带来在AI应用端的拐点,使得AI大模型产业能够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在2025年这一AIAgent“元年”,看好AIAgent产业浪潮持续向前,在不远的未来将在更多的行业和场景实现规模化落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生产力。
综上,人工智能板块正处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共振期,成本下降、政策加持下,多行业渗透加速。未来需平衡创新与治理,持续释放价值,引领新经济增长。“人工智能将定义下一个世纪。”就像黄仁勋指出,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巨大进展。他期待十年之后能再次坐下来聊聊,回顾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发展。投资者有望聚焦细分领域,把握AI赋能实体经济的红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黄金“拐点”!人工智能加速落地,万亿市场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