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风扇行情持续了一周,“关税”“贸易”等字眼开始出现审美疲劳。
缩量下,每次下探都好像会有一股神秘力量举拖,有种要软着陆的意思。
“历史总是相似”,其实在2018年咱也经历过这么一轮博弈,先来回顾一下:
2018年中美贸易战期间,A股市场呈现出清晰的板块轮动逻辑:反制避险→消费内需→自主可控。这一规律在当前特朗普今年4月关税政策引发的市场波动中再次显现。
1、反制避险阶段(2018年3-7月):农业、稀土等板块因政策反制预期涨幅领先。例如,稀土永磁板块在2018年8月单月涨幅达35%,北方稀土全年涨幅超60%。
2、消费内需阶段(2018年8月-2019年5月):贸易战对出口的冲击倒逼政策转向刺激内需,白酒、家电等消费板块逆势走强。贵州茅台在2018年贸易战期间股价逆势上涨15%,展现出消费韧性。
3、自主可控阶段(2019年6月后):美国技术封锁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半导体、软件等板块成为长期主线。半导体设备板块在2019-2021年累计涨幅超200%,北方华创市值增长近10倍。
当前市场环境与2018年存在高度相似性,但政策支持力度和产业基础更为扎实。所以就不排除周期反应缩短的可能,但长久的逻辑依然不会有什么大的出错。
目前,自主可控这一领域,添加了几样新方向:AI以及机器人。但就算是产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原材料及硬件永远是承载科技进步的基础。就比如,石英材料和模拟芯片。
1.石英材料:半导体产业链的“隐形冠军”
核心逻辑:石英材料是半导体制造的关键耗材,广泛应用于扩散、刻蚀、光刻等环节。美国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限制导致石英材料供应链风险加剧,国产替代需求迫切。
政策支持:国家大基金三期将半导体材料列为重点投资方向,国内企业通过中芯国际12英寸认证,打破海外垄断。
市场空间:全球半导体级石英砂需求量约3-4万吨,国内自给率不足20%。行业龙头企业半导体业务收入从2019年的5000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4.6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10亿元。
2.模拟芯片:国产替代的“突围先锋”
核心逻辑:模拟芯片是电子设备的“神经中枢”,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消费电子等领域。美国对华模拟芯片加征34%关税后,国产产品性价比优势凸显,叠加政策支持,国产替代加速。
政策支持:财政部等四部门推出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降低模拟芯片企业融资成本;国家大基金三期重点投资模拟芯片设计企业。
市场空间:国内模拟芯片自给率仅15%,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000亿元。国内企业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市占率快速提升。
所以,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切切实实的市场替代空间,这两个科技硬通货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而我们投资者只需要关注真正“家里有矿”以及“家里有铲子”的企业成长机会。
至于如何区分,有以下几个思路仅供参考:
1.石英材料:
短期:关税冲击下,企业订单有望激增,叠加产能释放,业绩弹性显著。
长期:半导体国产化趋势下,高端石英材料需求持续增长,企业有望享受估值溢价。
2.模拟芯片:
短期:关税导致美企成本上升,国产厂商加速替代,订单量增长显著。
长期:汽车电子、AI终端等新兴领域驱动模拟芯片需求,国产厂商在车规级、工业级产品上的技术突破将打开成长空间。
最后,轮动行情无需慌张,只要村里有高个子顶着,我们只管信即可。
山高水长,怕什么来不及,慌什么到不了
天顺其然,地顺其性,人顺其变,一切都是刚刚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震惊!这两个方向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