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二季度伊始,光伏赛道迎来久违的暖意。在“430”“531”政策节点刺激下,产业链价格触底反弹,叠加海外市场复苏,板块估值正从历史低位逐步回升。
一、市场表现活跃龙头股领涨行业
今日早盘,A股光伏概念股呈现震荡反弹态势。亿晶光电开盘后迅速封死涨停,锦浪科技、固德威涨幅超7%,阳光电源、上能电气、晶科能源等行业龙头均表现亮眼。板块整体资金净流入显著,反映市场对光伏产业短期回暖的积极预期。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涨势延续了3月下旬以来的反弹趋势,部分个股如石英股份、海优新材等已实现阶段性修复。
二、政策密集出台行业规范与需求共振
近期国家层面政策密集落地,为光伏产业注入强心剂。2月发布的《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通知》明确推动新能源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加速消纳效率的同时倒逼企业降本增效。3月《政府工作报告》将“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列为重点任务,并提出整治“内卷式”竞争,鼓励技术升级与差异化发展。
政策驱动下,国内光伏装机需求持续释放。1-2月新增装机量达39.47GW,同比增长7%,分布式项目成为主要增量来源。为抓住“430”“531”政策节点的补贴红利,企业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带动3月组件排产环比提升24%至52-53GW,硅片、电池片环节开工率同步回升。
三、产业链价格触底回升供需结构优化
自2024年下半年触底后,光伏产业链价格逐步修复。3月数据显示,TOPCon组件价格涨至0.73元/瓦,较年初上涨5%;光伏级多晶硅价格从4.36美元/千克回升至5.04美元/千克。硅片环节因G12R组件排产占比提升,库存维持低位,3月产出预计环比增长3%至50GW。
行业自律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改善供需关系。头部企业通过产能管控与库存优化,叠加二线企业低价库存消化,推动产业链价格企稳。光伏玻璃库存天数下降至28.87天,价格持续上行,辅材环节的供需错配印证下游需求回暖。
四、全球市场复苏长期发展空间明确
国际市场方面,欧洲组件价格结束数月跌势,2月实现反弹;巴基斯坦、巴西等新兴市场需求旺盛,单月出口量分别达1.60GW和1.10GW。
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达531-583GW,其中国内占比超40%,叠加技术迭代推动成本下降,行业长期增长逻辑稳固。
短期来看,“抢装潮”带来的阶段性需求高峰或延续至二季度。长期视角下,N型技术渗透、储能融合及海外市场多元化布局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行业整合与技术升级趋势持续深化。
【知识点】什么是“430”“531”政策?
“430”和“531”两个时间节点来源于今年年初发布的两项光伏政策。
今年1月17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下称《办法》)。
《办法》规定光伏电站项目以4月30日为界进行“新老划断”:4月30日及以前完成并网,并低于20MW的光伏电站,依然可以全额上网;5月1日及以后完成并网的项目,按照项目规模进行分类,6MW以下的户用项目可以全额上网,工商业项目全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6MW以上20MW或50MW以下的项目原则上全部自发自用,部分地区可余电上网,或转为集中式光伏电站。《办法》进一步规定,“老”项目可不做备案变更,仍按原备案类型管理。因此如果光伏电站已获得可发电上网的备案证,并在4月30日之前完成并网,即可继续全额上网或部分上网。
1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明确光伏发电应全面纳入市场化交易,电价全部由市场交易形成。同时继续对光伏电站实行新老划断,以今年6月1日为界:在这之前投建并网的新能源项目实行原有政策;6月1日及以后投建并网的项目实施新政策。
具体而言,地方能源局及电网公司等将会设立机制电价。在全部电量原则上市场化的前提下,以2025年6月1日为界:6月1日之前建成并网的项目,机制电量依旧执行保障性收购,机制电价依旧执行原有政策,但不得高于煤电基准价;6月1日及以后投建的项目,保障性收购电量由实际消纳情况确定,机制电价由项目之间竞价形成。
这意味着当市场价格高于机制电价价格区间,企业要“退钱”;而当市场价格低于机制电价价格区间,企业会获得补贴。
将两项政策结合起来,行业得出“4月30日之前建成并网的项目依然享受固定电价;4月30日之后建成并网的项目,一部分无法享受固定电价;5月31日之后并网的项目,所有项目均无法享受固定电价”的结论。
两份文件从量和价两个维度,改变了光伏电站向电网“卖电”的逻辑,也可能会改变光伏电站的收益模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光伏板块:短期反弹 VS 长期牛市,投资窗口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