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年上汽集团销量502.1万辆,而比亚迪汽车为302.4万辆,两家车企相差近200万辆,而到了2024年,比亚迪已经反超上汽集团25.91万辆,终结了上汽集团自2006年以来中国最大汽车制造商的历史。
2月11日,据媒体报道,华为与上汽集团的合作模式已确定,将采用智选车模式。从上汽集团注册的商标来看,初步定名为“尚界”。
据消息人士透露,“尚界”的首款车型将基于上汽集团旗下的飞凡汽车子品牌现有产品进行开发,外观改动不大,主要集中在与华为电子电气架构和智能技术的融合。
对此,华为方面回应称:“一切以官方消息为准”。
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供应商模式、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智选车模式中,华为参与较深,从产品研发、销售、售后服务等全方面参与,该品牌之后将更名为“鸿蒙智行模式”。
目前华为鸿蒙智行模式下已涵盖尊界、享界、问界、智界四个智能汽车品牌,且在2024年,华为已将上述“界字辈”商标权转让给了车企,若“尚界”按计划推出,将成为华为鸿蒙智行旗下第五个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尚界”的推出并非毫无根据。
今年年初,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网显示,上汽集团提交了“尚界”“上汽尚界”等多个商标申请,覆盖汽车金融、维修等领域。早在2023年11月,华为就已申请了两个“尚界”商标,包含运输工具分类,其中一枚已注册完成,另一枚尚在初审公告状态。
这几天智能驾驶方面可以说消息不断,2月11日,华为的余承东在微博上放话:“智能驾驶,能用和好用、安全,这可是两码事!就像打电话只需要网络,但上网就得靠5G一样!这就是为啥很多人觉得华为鸿蒙智行是划时代的尖端技术!这个月我就要给大家秀一秀尊界的核心黑科技,一起畅想智慧出行的未来!”
余承东发这条微博的前一天,比亚迪在深圳总部搞了个智能化战略发布会,还推出了“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
中金公司研报称,2024年乘用车智能驾驶快速发展,一方面是渗透率快速提升,硬件降本支持智驾普惠;另一方面是新技术下功能快速演进,车企竞争焦点从年初的全国可开到当下的全场景不间断运行。2025年有望成智能驾驶从量到质发展大年,两条主线,一是从L2+功能的逐步完备,到开启L3车企竞争新篇章,二是Tesla FSD入华和Robotaxi带来的双重潜在正向催化。
中信证券的研报觉得,2025年国内中高阶智驾的渗透率可能会翻倍,带动国内350亿元的增量市场。芯片、控制、传感、连接这四大环节都有可能受益,其中芯片、控制器弹性大、格局清晰。考虑到2026年自主车厂可能会跟进智驾平权战略,行业这两年的景气度可能会持续走强。现在,建议重点关注比亚迪供应链和芯片国产化这两条主线。
长城证券研报称,据IDC预测,2025年全球网联汽车规模为7830万辆,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1.5%。此外,2026年全球自动驾驶车辆规模为8930万辆,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4.8%。随着海内外龙头厂商持续布局智驾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上汽加入还是抱团?华为智能汽车“第五界”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