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国资委会议等围绕新一轮国企改革密集发声,市场也对国企改革产生热议;本轮国企改与过往有何异同,哪些领域或需重点关注?本文系统梳理,可供参考。
一问:新一轮国企改革与过往异同?本轮国企改革仍处深化改革阶段,更注重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978年以来国企改革大致经历经营管理方式改革、企业制度改革、国资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改革四个阶段。1978-1998年,国企改革初期主要针经营管理和经营制度进行改革,采用放权让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式激活生产效率;1999-2012年为国资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时期,期间国资委设立,国企法人治理结构也趋于完善;十八大以来,国企改革进入深化改革时期,分类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全面推进。
新一轮国企改革仍处深化国企改革阶段,更侧重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增强核心功能。作为“1+N”的政策体系的 “施工图”,2020-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更加强调改革落实,围绕提升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等改革方向提出可衡量、可考核的目标要求;三年国改行动收官后,2023年初,国资委提出本轮国企改革进一步从科技、效率等方面提高国企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优化布局、调整结构等增强核心功能,后续改革方向或延续巩固三年国改行动,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技术突破等方面进一步推进。
二问:本轮国企改革缘何重要?本轮国企改革或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统筹安全发展的重要抓手
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重要抓手。2021年,国有资产总额占我国GDP比重近六成、国有企业总营收占GDP比重近七成,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分行业来看,国有企业在能源、基建、公用事业、金融等基础性、安全性行业占据重要位置,市值占比在七成以上。国有企业加快创新驱动与产业转型升级,有助于带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等目标。
统筹发展与安全重要性提升,或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加速落地。逆全球化思潮加剧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科技自立自强成为我国短中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二十大”报告对产业转型升级重视程度明显强于“十九大”;科技前沿、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突围升级,与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绿色转型等重点产业发展成为当前政策重点支持领域。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国企改革或在推动产业突围、绿色升级等方面加速推进。
三问:哪类领域或需重点关注?升级改造、创新驱动、安全发展等领域国有企业或受重点支持
2023年,新一轮国企改革或与新时代“朱格拉周期”或与形成共振,助力设备制造国产化、高端化等国有企业加速发展。当前,产业转型升级、补链强链等紧迫性提升,设备升级改造支持力度加大,或加快新一轮产业投资周期;与此同时,政策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加快落地、且重点支持产业升级等,或共同推动设备制造国产化、高端化相关国有企业发展。
随着高科技自立自强与安全发展成为政策的重要考量,创新驱动与安全发展领域国有企业改革或是重点。3月下旬,创建世界一流示范和“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发布,或指向新一轮国企深化改革重点加大对创新驱动类国企业支持力度,以带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此外,二十大以来安全发展重要性明显提升,在能源安全,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国有企业,或是后续改革与支持重点。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数据统计存在误差或遗漏。
正文
一问:新一轮国企改革与过往的异同?
2023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国资委会议等围绕新一轮国企改革密集发声,新一轮国企改革或加速落地。1978年以来,国企改革大致经历经营管理方式改革、企业制度改革、国资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改革四个阶段。1978-1998年,国企改革初期主要是经营管理方式和经营制度的改革,采用放权让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式激活生产效率;1999-2012年为国资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时期,期间国资委设立,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也趋于完善;十八大以来,国企改革进入深化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两类公司”改革等全面推进;近期中央、国资委频频提及新一轮国企改革,新一轮国企改革蓄势待发。
新一轮国企改革仍处深化国企改革阶段,但更侧重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增强核心功能。2013年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后,35个配套文件陆续推出,形成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2020-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则是“1+N”的政策体系的具体“施工图”,更加强调改革落实,围绕提升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等改革方向提出可衡量、可考核的目标要求;三年国改行动收官下,2023年初,国资委提出本轮国企改革将进一步从科技、效率等方面提高国企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优化布局、调整结构等增强核心功能,后续改革方向或延续巩固三年国改行动,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技术突破等方面进一步推进。
同时,探索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号声吹响,产业政策支持升级与上市央国企改革加速或推动上市央国企实现价值重估。2022年底以来,探索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被反复提及;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是在传统估值模型的基础上,纳入政策、制度、社会等中国特色因子,在估值体系中提高政策等因素权重。当前,在产业政策牵引投资加码,央国企考核趋于完善、更强调盈利质量和现金流,及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更注重市场认同与价值实现下,上市央国企或迎来价值重估。
二问:本轮国企改革缘何重要?
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重要抓手。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落实国家政策的“先行军”,历次稳增长阶段国企往往逆周期先行扩表、加码投资;同时,国有企业经济体量较大,2021年,国有资产总额占我国GDP比重近六成、国有企业总营收占GDP比重近七成,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分行业来看,国有企业在能源、基建、公用事业、金融等基础性、安全性行业占据重要位置,市值占比在七成以上。国有企业加快创新驱动与产业转型升级,有助于带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等目标。
新一轮国企改革是三年行动的巩固深化,或更注重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等。2020-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期间,央国企资本市场运作能力显著提升,IPO与股权激励项目数相较2017-2019年明显增多;盈利能力边际改善,上市央国企与一般企业ROE差距在2020年后明显收窄。相比三年国企改革关于提高经济竞争力、创新力等目标,新一轮国企改革或重点聚焦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两个方面。2023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国资委会议等围绕新一轮国企改革密集发声,强调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重点突出创新驱动和产业优化升级等。
统筹发展与安全重要性提升,或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加速落地。逆全球化思潮加剧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科技自立自强成为我国短中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二十大”报告在中短期与长期均对产业发展做出战略安排,对产业转型升级重视程度明显提升;科技前沿、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突围升级,与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绿色转型等重点产业发展成为当前政策重点支持领域。而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国企改革或在推动产业突围、绿色升级等方面加速推进。
三问:哪些领域或需重点关注?
2023年,新一轮国企改革或与新时代“朱格拉周期”或与形成共振,助力设备制造国产化、高端化等国有企业加速发展。当前,产业转型升级、补链强链等紧迫性提升,设备更新改造支持力度加大,或加快新一轮产业投资周期;与此同时,政策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加快落地、且重点支持产业升级等,或共同推动设备制造国产化、高端化相关国有企业发展。
“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改革目标下,创新驱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专精特新”类龙头央国企业是政策加力重点。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下,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仍是国企改革重点。3月下旬,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发布,200余家央国企列入其中,主要涉及新材料、高端设备制造、能源电力等战略新兴产业以及建筑建材、汽车制造等传统产业,或指向新一轮国企深化改革将重点加大对创新驱动央国企业支持力度,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视度提升,能源、粮食、国防等安全发展领域国有企业重要性凸显,或在政策推动下加速发展。二十大以来,统筹发展与安全成为政策的重要考量,扩内需、乡村振兴、数字中国建设等顶层设计均对保障安全有所提及;在能源安全,国防安全和粮食等安全等领域,国有企业占据重要地位、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较高,或是本轮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支持对象。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
(1)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978年以来国企改革大致经历经营管理方式改革、企业制度改革、国资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改革四个阶段。新一轮国企改革仍处深化国企改革阶段,更侧重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增强核心功能。
(2)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重要抓手;统筹发展安全、产业转型升级重要性提升下,新一轮国企改革或在推动产业突围、绿色升级等方面加速推进。
(3)新时代“朱格拉周期”加速开启或与新一轮国企改革形成共振,升级改造下的设备制造国产化、高端化央国企或值得关注;同时,随着高科技自立自强与安全发展成为当前政策的重要考量,创新驱动与安全发展领域央国企业改革或是政策加力重点。
风险提示:
1、 疫情反复。疫情演绎仍存在不确定性,仍需紧密跟踪各地疫情演变及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的潜在扰动。
2、数据统计误差或遗漏。一些数据指标,可能存在统计或者处理方法上的误差和偏误;部分数据结果也可能受到样本范围、统计口径等影响。
注:本文来自国金证券于2023年03月27日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新一轮国企改革,有何不同?》;报告分析师:赵 伟 SAC 编号:S1130521120002 杨 飞 SAC 编号:S1130521120001
来源:新浪网 作者 格隆汇APP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新一轮国企改革,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