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卫星互联网板块持续活跃。截至收盘,中国卫星、铖昌科技涨停,臻镭科技涨超12%,创意信息、北斗星通、雷科防务、华力创通、天奥电子等跟涨。
卫星互联网是继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络之后新兴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是全球信息通信网络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近期与该产业相关的利好消息不断。
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日前共同宣布,欧盟将于2024年着手建设名为“卫星弹性、互连和安全基础设施”的卫星互联网系统IRIS2.该系统意在对标埃隆马斯克的星链系统Starlink,计划总投资额高达6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40亿元)。计划于二零二七年前发射170颗卫星初步建成。这些卫星绝大多数都将是距地球400-500公里左右的低轨卫星。
国内,工信部2月6日发布了《关于电信设备进网许可制度若干改革举措的通告》,将卫星互联网设备、功能虚拟化设备正式纳入进网许可管理。华安证券表示,对卫星互联网设备进行许可管理是为了保障电信安全,预计我国低轨通信卫星今年进入密集发射期,新赛道已经蓄势待发。
另外,卫星互联网的商业价值即将展现。SpaceX总裁兼首席运营官GwynneShotwell于本月初宣布,Starlink预计2023年开始盈利。首创证券称,SpaceX宣告Starlink即将盈利,显示卫星互联网服务正加速渗透,证明该产业具有创收盈利的空间,有助于提振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的信心。
▌我国将迎卫星密集发射期
当下,全球范围内低轨卫星大发射时代正加速到来,由于频率和轨道资源有限,大国主导的太空“圈地战”愈演愈烈,中国加速卫星互联网布局具有必要性。
资料显示,美国的“星链”计划准备发射1.2万颗卫星,中国也已申报近1.3万颗卫星。我国星网公司于2020年9月向ITU申请了“GW”星座计划,共12992颗卫星。根据ITU要求,在卫星频率和轨道申请后的七年内必须发射第一颗卫星,九年内必须发射总数的10%,12年内必须发射总数的50%,14年内必须全部发射完成。
若以此下限推算,2023到2030年国内年均发射量为180颗以上,2030-2033年年均发射量为1700颗以上,2033-2035年年均发射量为3000颗以上。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我国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446.92亿元,2022年-2025年CAGR为12.4%。
基于此,卫星产业链被视为国内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过程中的投资主线。该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卫星制造与卫星发射,中游地面设备制造与卫星运营,下游为各类应用场景。其中市场容量较大的是地面设备和卫星运营领域,分别占卫星产业营业收入的51%和42%。
不过目前,国内星网建设仍面临需求不足的困境,尽管卫星通信拥有全球90%的潜在覆盖面积,但尚未出现很好的盈利模式和付费主体。另一方面,产业链亟需降本,目前卫星平台设计与制造能力相对成熟,各卫星总体单位差异不大,核心在于通信载荷部分的成本控制能力。
民生证券也认为,当前我国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尚处早期起步阶段,6G发展及组网前后的基建与应用有望带来广阔市场。建议重点把握两条主线:短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环节有望率先受益,建议关注卫星生产制造等环节中的创意信息、信科移动、铖昌科技、臻镭科技、国博电子;中长期维度卫星互联网终端应用环节有望受益,建议关注盟升电子、天奥电子。
文章来源:财联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太空“圈地战”加剧 卫星产业链蓄势待发,国内将迎密集发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