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午后,医药相关板块集体大幅上扬,其中创新药涨势尤为强势!
创新药的行业寒冬已经持续近两年,而从今年10月起,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物科技公司转型与出售,创新药概念在跌至谷底的同时,似乎也终于要迎来拐点。
政策是医药行业的风向标,从2022年起,以集采为代表,一系列行业政策开始出现明显的趋于宽松的调整趋势。
药品是从2018年开始,标志着销售驱动的仿制药时代走向终结。企业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均需转向创新药。但是,集采之初,大幅降价使得行业生存环境骤变,不少企业盈利锐减甚至亏损。而在“没有余粮”的情况下,原本希望促进企业转型的初衷也就难以实现。
在经历了六轮集采之后,集采政策也开始出现了改良之势,方向是更加温和。当前,第七轮集采与此前相比,在带量比例、省内供应问题上都更科学,注重保障供应;同时,规则制定上更加注重缩小价差、防范围标,引导企业充分、有序竞争。
对于制药企业而言,研发、生产、销售是其的生存链条。作为生存基石,选择何种项目来推进开发也至关重要。在以往,基于对创新药的投机跟风,国内药物同质化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于是,2021年11月,《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一文发布。该文件的核心要义就是仿创类的创新药不再被肯定。虽然最终实现“以患者为中心”和“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绝非易事,但这一方向有助于引导资源能更有效地向优质创新药物靠拢。
今年是新冠相关创新药获批最多的一年,达到8款。除辉瑞的新冠肺炎创新药Paxlovid(奈玛特韦+利托那韦)获批上市外,其余7款新冠疫苗今年密集获批紧急使用。今年3月,智飞龙科马生物的重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CHO细胞)获批紧急使用。9月2日及9月4日,丽珠制药的重组新冠病毒融合蛋白疫苗(CHO细胞)、康希诺的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也先后获批。
国内企业研发的一批创新药陆续获批上市,改变了长期以来国产化学药和生物药几乎只有仿制药的局面。
国产创新药也正在加速推动出海进程。从市场环境来看,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自主研发生物创新药的发展中国家。今年上半年,国内已有51家生物创新药企业推动创新药“出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近日出台的《上海市加快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第17条,正是为了促进三者的协同发展和治理:“积极推荐创新药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推动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创新药在市级医院落地使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午后异动】哪家最火?创新药强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