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能源车市场的“翘尾行情”已提前启动:乘联分会数据显示,10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达161万辆,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7%,创下年内次高纪录。在购置税政策调整预期与车企冲量的双重驱动下,年末车市高景气或已成定局。
而每一辆新能源车的生产,都离不开锂、钴、镍、铜等有色金属的支撑——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测算,每辆新能源汽车消耗的有色金属总量是传统燃油车的6倍以上。
车市的火爆与有色行业供需格局的优化形成共振,有色金属板块或正迎来年末业务发展的黄金窗口。
一、需求端:年末车市“抢跑潮”,有色需求或迎爆发期
新能源车销量的持续高增,为有色金属需求注入强劲动力,这种需求并非短期脉冲,而是政策与市场共同驱动的确定性增长,或呈现结构化爆发特征。
政策驱动“抢购车”,短期需求集中释放
2026年新能源购置税减免政策将从“全免”调整为“减半”的预期,成为点燃年末购车热潮的核心导火索。交银国际证券指出,这一政策调整将驱动消费者在2025年底前集中购车,叠加车企年末冲量的传统策略,四季度新能源车销量有望再创新高。
从历史经验看,2022年新能源车购置补贴退坡前,当年四季度销量环比增幅达32%,而本次购置税调整影响范围更广,预计需求释放力度更强。按10月161万辆销量基数测算,若11-12月环比增速维持10%,四季度销量将突破500万辆,对应锂、钴、镍需求分别达12万吨、1.5万吨、9万吨,较三季度增长25%以上。
新品密集上市,中长期需求韧性十足
供给端的产品迭代进一步夯实需求基础,与短期政策刺激形成“双轮驱动”。华鑫证券观察到,电池及主机厂新品不断推出,需求端反馈积极,政策也持续发力,构成新能源车产业的长期增长逻辑。
10月以来,比亚迪海豹07、特斯拉Model3改款等12款新车型密集上市,其中8款车型搭载800V高压平台,电池能量密度较老款提升15%,单位续航的金属消耗量同步增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全年新能源车销量将突破1800万辆,同比增长20%,对应有色金属总需求达1200万吨,较2024年增长22%,中长期需求增长的趋势或进一步加强。
结构升级提速,高端金属需求占比攀升
新能源车的技术升级正推动有色金属需求向高端化、高纯度方向演进,进一步放大结构性机遇。在动力电池领域,三元电池占比虽有所回落,但高镍电池(镍含量≥80%)占三元电池的比重已从2024年的45%提升至2025年10月的62%,单块电池镍消耗量增加30%;在电机领域,扁线电机渗透率突破50%,铜漆包线的纯度要求从99.95%提升至99.99%,带动高精度电解铜需求增长。
民生证券测算显示,2025年高纯度锂、镍、铜的需求增速分别达45%、38%、28%,显著高于基础金属平均增速。
二、供给端:行业出清+资源管控,有色价格或易涨难跌
与需求端的高景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色金属供给端正呈现“收缩+刚性”特征,历经前期价格下行后的产能出清与全球资源管控加强,供需格局已显著优化,为价格回升提供坚实支撑。
产能出清见效,锂钴镍供给增量下修
2024年以来的价格下行周期,已推动有色金属行业完成一轮深度出清,供给弹性显著下降。以锂为例,2024年下半年锂价跌破高成本矿山成本线后,Q4开始澳矿陆续出现减停产,已有4座澳矿宣布停产,产能合计75万吨锂精矿,约折合10万吨LCE,出清信号或极为明显。
受此影响,2025年全球锂供给增量被下修16.7万吨LCE,其中澳矿下修7.3万吨,国内云母矿下修6.1万吨。钴的供给收缩更为显著,当前钴价已跌至历史低位,触及大部分刚果(金)矿山成本线,除洛钼等大型企业外,中小矿山减停产或已成定局,中邮证券预测2025年全球钴供给增速将降至5%以下。
全球资源管控加强,供应链稳定性承压
主要资源国的政策收紧进一步加剧供给紧张,尤其是镍、钴等对外依存度极高的品种。在镍资源领域,印尼政府实施RKAB新政策加大对资源端管控,今年以来镍矿RKAB配额因新规调等因素供应偏紧,印尼已开始从菲律宾进口镍矿补充原料,或导致内贸镍矿价格持续坚挺。
钴资源方面,刚果(金)近期公布的钴出口配额细则中,中资企业获得配额比例低于市场预期,引发市场对原料供应的担忧,目前冶炼企业及贸易商已暂停报价,边际成交带动价格中枢上移。中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我国锂、钴、镍对外依存度分别达70%、97%、85%,全球资源管控或加强将持续推升供应端风险溢价。
资本开支收缩,长期供给缺口或扩大
前期价格低迷导致有色金属行业资本开支大幅收缩,为未来2-3年的供给缺口埋下伏笔。华鑫证券指出,产业链历经价格大幅下行后,资本开支不断收缩,行业协会与产业链公司均在积极优化产能与供给,力争价格保障企业业务发展盈利空间。Wind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有色金属行业资本开支同比下降28%,其中锂行业资本开支降幅达42%,创近十年新低。
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40年全球锂、镍、钴需求量将分别增长43倍、41倍和21倍,而当前的资本开支水平远无法匹配长期需求增长,若2025-2026年资本开支仍未明显回升,2027年起全球主要有色金属或出现持续性供给缺口。

三、行情逻辑:政策+估值共振,板块机遇或全面开启
需求的增长与供给的刚性约束,已推动有色金属板块形成“基本面改善+估值修复”的双重逻辑,叠加政策托底与资金观察,年末行情或值得期待。
产业政策发力,构建发展安全网
国内产业政策正从需求端与供给端双向发力,既保障新能源车产业增长,又强化有色金属供应链安全,为板块提供政策安全垫。需求端,除新能源车购置税过渡政策外,多地出台购车补贴政策,例如河南省对新能源乘用车给予最高1.5万元/辆补贴,或直接刺激终端需求;
供给端,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有色金属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有色金属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6%以上,产业规模和盈利能力稳居国内第一方阵。同时,国家层面正推动新能源汽车相关关键有色金属回收,人民网指出,这不仅能缓解资源短缺问题,还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长期将降低对外依存度。
估值处于低位,修复空间较为充足
尽管基本面持续改善,但有色金属板块当前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具备较强的安全边际与修复空间。截至11月4日收盘,Wind有色金属(申万)指数市盈率(TTM)为18.7倍,处于近5年22%分位,其中锂板块市盈率为25.3倍,处于近5年19%分位,钴板块市盈率为21.8倍,处于近5年15%分位,均显著低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其他环节。
华鑫证券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公司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调整带来观察良机,而有色金属作为产业链上游,业绩弹性更大,估值修复空间也更为充足。从历史规律看,当有色金属板块估值处于近5年20%分位以下时,后续6个月内上涨概率达76%,平均涨幅达18.5%。
四、有色聚焦三大主线,探寻年末结构性业务发展机遇
在新能源车高景气与有色供需优化的共振背景下,可观察需求弹性大、供给约束强、政策确定性高的三大主线。
需求弹性主线:锂钴镍等能源金属
作为动力电池的核心原材料,锂、钴、镍或直接受益于年末新能源车销量爆发,且供给端收缩最为明显,是弹性最大的细分方向。锂板块可观察具有产量弹性及成本优势的企业,尤其是自有矿山产能逐步释放的标的,民生证券认为这类企业将在价格回升周期中率先受益;
钴板块可重点跟踪上下游一体化观察的企业,这类企业能通过产业链协同抵御原料价格波动,在钴价回升时盈利弹性更大;镍板块则可观察观察印尼资源的企业,尽管短期面临配额压力,但长期来看印尼仍是镍资源核心供应地,提前观察的企业有望享受资源业务发展溢价。
结构升级主线:高精度铜铝及稀土
新能源车技术升级推动的高精度有色金属需求增长,具备更强的持续性,可作为中长期观察方向。铜板块重点观察高精度电解铜标的,随着扁线电机渗透率提升,这类企业订单增速已达30%以上,且产品毛利率较普通电解铜高5-8个百分点;铝板块可观察汽车轻量化用高端铝合金企业,10月汽车零部件订单显著增加,带动铝加工企业开工率提升至85%以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稀土板块则受益于永磁电机需求增长与政策管控加强,中邮证券预测2026-2027年稀土价格有望开启主升浪。
政策安全主线:资源回收与国产替代
契合供应链安全政策导向的资源回收与国产替代标的,资源回收领域,可观察已建成万吨级锂、钴回收产能的企业,随着政策推动与原材料价格上涨,回收业务毛利率已提升至25%以上,较传统冶炼业务高10个百分点;国产替代领域,观察国内盐湖提锂技术突破的企业,目前部分企业已将盐湖锂生产成本降至3万元/吨以下,接近澳矿成本水平,在进口依赖度高的背景下,这类企业有望获得政策倾斜。
10月161万辆的销量数据,只是2025年末新能源车高景气的一个缩影,在购置税政策调整与车企冲量的双重驱动下,四季度需求爆发或成定局。而有色金属作为新能源车产业链的“粮食”,正迎来“需求放量+供给收缩+估值修复”的黄金共振期——锂钴镍供给端出清明显,铜铝或受益于结构升级,稀土获得政策加持,板块机遇或已全面开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年末车市“抢跑潮”,有色金属需求或迎爆发期

存储芯片利好又爆了,高增长概念股梳理,有色金属这两大方向或有戏
市场情绪回暖在即!多方蓄势待发,报复性反弹或要来了
突然!强势拉升!电网板块逆势爆发
燃爆A股!电网储能掀涨停潮,下午这一方细分或持续发酵
量产元年火力全开!机器人前三季度产量破纪录,企业动作不断
爆了!涨停潮突袭,电网设备板块强势上涨!
【热点聚焦】爆了!批量涨停!电网设备、储能等板块大涨
深圳启动并购重组三年行动:激活新质生产力,打造全国产业整合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