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认证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证书编号:ZX0118) | 客服电话:400-636-8688 | 投诉电话:0755-33189899

数字与绿色双引擎狂飙,银行业动活力迸发!

2025年上半年,全球银行业在多重挑战中加速战略调整。中国银行业以数字化转型和绿色金融为双引擎,逐步构建适应新发展格局的服务体系;国际市场则呈现分化态势,欧洲银行业受益于利率环境改善,北美市场因金融脱媒加剧而加速两极分化。监管层面,中国《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全球范围内对AI风险管理的重视,共同塑造着行业新规则。

数字与绿色双引擎狂飙,银行业动活力迸发! 1

一、战略调整与区域整合案例

1.中小银行改革持续深化

武汉农商银行通过收购海南多家村镇银行,将持股比例提升至50%以上,成为区域金融整合的典型案例。此举不仅优化了该行在海南的资源配置,更通过主发起行模式强化了风险管控能力。这一趋势在全国范围内蔓延,江苏、江西等六省农商联合银行的筹建工作同步推进,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2.国有大行的多维布局

工商银行提出打好“巡视整改、防化风险、转型变革”三场攻坚战,将服务实体经济与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建设银行则聚焦“三个能力”建设,通过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同时加速元宇宙营业厅等创新场景落地。这些举措反映出头部机构在政策导向下的主动求变。

3.绿色金融的创新实践

广发银行通过“水稻碳汇质押贷款”“云碳贷”等产品,将碳数据转化为融资信用,为农业和中小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其在大亚湾石化区试点的“三碳联动”模式,更将贷款利率与企业减排成效挂钩,实现金融激励与环保绩效的深度绑定。这类实践推动绿色金融从概念走向场景化落地。

二、机构观点与行业共识

1.盈利承压与结构优化

广发证券指出,2025年银行业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可能进一步收窄,但息差降幅趋缓,资产质量整体稳定。中金公司认为,信贷投放将从“前置”转向均衡分布,基建、制造业等对公领域仍是重点,零售贷款在居民收入预期改善下逐步修复。这一判断与全球趋势形成呼应——欧洲银行业因利率上升实现收入增长,而中国银行业需通过结构调整对冲经济逆风。

2.科技驱动与风险平衡

超过60%的银行CEO认为,AI技术是应对金融脱媒的关键,但需承担系统性风险以实现规模化应用。国内监管部门通过《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要求科技投入占比提升至3%以上,并重点攻关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这一政策导向下,银行业科技专利申请量同比激增47%,智能投顾、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等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3.绿色金融的战略价值

《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未来5年将构建多层次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钢铁、能源等重点行业转型。机构普遍认为,绿色信贷、碳金融等业务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需加强环境风险评估与信息披露。

数字与绿色双引擎狂飙,银行业动活力迸发! 2

三、未来展望:技术重塑与全球竞合

1.数字化转型的深度突破

AI技术正从战术性试点转向企业级应用,生成式AI在智能客服、风险预测等领域的渗透率快速提升。区块链技术则推动跨境支付成本降低40%,并助力供应链金融实现4小时极速融资。未来,银行需在合规框架下构建“AI优先”战略,将技术嵌入业务全流程。

2.绿色金融的场景延伸

随着碳账户体系的完善,银行将深度参与碳交易市场,探索碳配额质押、碳汇保险等创新业务。在绿色建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金融服务将从单一信贷支持转向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例如兴业银行的“碳足迹计算器”已服务3000余家上市公司。

3.监管与市场的动态博弈

《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的实施,将推动支付市场竞争格局重塑,跨境支付与数字人民币的融合创新成为新焦点。同时,全球范围内对银行资本充足率、ESG表现的要求趋严,如何在合规与创新间找到平衡点,成为机构生存关键。

4.区域分化与全球协作

欧美银行业在利率环境差异下呈现两极分化,而中国银行业通过“授权交易+本地化生产”模式加速出海。未来,新兴市场的政策不确定性(如关税调整)可能加剧风险,但中东、东南亚等地区的资源优势也为产能转移提供机遇。

在技术革命与监管革新的双重驱动下,银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深刻转型。无论是数字化转型的深度推进,还是绿色金融的场景落地,其核心都在于以客户为中心重构服务逻辑。唯有将技术创新与风险管控有机结合,才能在变革中把握机遇,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数字与绿色双引擎狂飙,银行业动活力迸发! 3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数字与绿色双引擎狂飙,银行业动活力迸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