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A股市场整体表现稳健,值得注意的是,光伏板块早盘一度冲高,尽管随后有所回落,但政策利好带来的行业拐点预期仍引发市场关注。
一、政策密集出台,光伏行业供给侧改革加速
近期,光伏行业迎来政策暖风。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第十五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明确提出要“依法依规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以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这一表态与近期中央财经委会议及官媒《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形成呼应,显示出政策层面对光伏行业“内卷式”竞争的整治决心。
事实上,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已持续较长时间。2024年11月,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提高新增产能门槛;同年12月,33家光伏企业签署自律公约,约定产能配额;而最新消息显示,国内头部光伏玻璃企业计划自7月起集体减产30%。这一系列举措表明,行业正加速供给侧优化,落后产能逐步出清。
二、硅料价格企稳回升,行业盈利修复可期
在政策推动下,光伏产业链价格已现回暖迹象。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7月初多晶硅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回升至3.47万元/吨,环比上涨0.87%。交银国际证券指出,政策托底叠加行业自律,光伏行业供需格局有望改善,龙头企业的盈利修复空间较大。
从业绩表现来看,光伏行业2024年整体承压,机构预测,2025年行业有望迎来拐点,29只光伏股获机构一致预测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爱旭股份、晶澳科技、钧达股份、固德威等4股预计实现扭亏为盈。
三、技术迭代+海外需求,龙头公司率先受益
除政策驱动外,光伏行业的技术升级与海外市场扩张仍是长期增长逻辑。东吴证券指出,TOPCon、BC(背接触)电池技术正加速产业化,隆基绿能、爱旭股份等龙头企业的BC产能扩张有望带来超额收益。此外,海外市场如中东、印度等新兴地区需求强劲,预计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增长15%,达565GW。
2025年以来,光伏行业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市场化产能出清及技术升级迭代,产业链各环节供需情况相较2024年度迎来改善,主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有所回升。随着产业链供需环境持续改善,作为技术核心的电池环节,具备较强的盈利弹性。
从个股表现看,微导纳米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暴增2253.57%,主要受益于半导体设备订单增长及光伏ALD技术的领先优势。而钧达股份则因电池环节的高盈利弹性,获机构一致预测2025年净利润7.35亿元,成为扭亏预期最强的标的之一。
四、机构观点:光伏行业迎来中长期配置窗口
中原证券认为,光伏市场已进入出清深水区,去库存和去产能是供需改善的必要举措,多晶硅料、光伏玻璃等环节的头部企业,因成本与规模优势,有望率先穿越周期。
东吴证券:行业价格反弹+新技术迭代共振,建议关注迈为股份、晶盛机电等设备龙头。
国联民生证券指出,多晶硅板块可能成为率先完成调整的环节,产能调整将推动行业利润向头部企业集中。
综合来看,光伏行业在政策引导、供需改善及技术升级的多重驱动下,有望在 2025 年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机构预测扭亏的个股或许只是行业复苏的先行者,未来或许会有更多光伏企业走出困境,实现盈利增长。投资者可以关注相关政策的进一步落地以及企业的业绩表现,寻找其中的投资机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这个行业迎转机!千亿市场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