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的召开,让“并购重组”再度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热词。从政策层面的持续松绑到市场层面的交易井喷,从科技赛道的密集整合到跨境并购的双向扩容,并购重组正以“资本市场第二只脚”的姿态,重塑A股产业格局与机遇逻辑。
上交所数据显示,“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沪市公司披露各类并购交易超1000单,重大资产重组115单,同比激增138%,其中科技类并购占比过半,同比增长287%。
一、并购重组政策体系多维升级,市场化改革释放核心动能
并购重组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并非单一政策推动的短期现象,而是监管层构建“规则优化+服务升级+监管适配”三维政策体系的必然结果,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制度环境正在加速形成。
规则层面实现从“松绑”到“提质”的进阶。2025年10月证监会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在原有改革基础上新增三大突破性举措:一是取消“净利润指标”对重组标的的硬性约束,允许未盈利但具备核心技术的科创企业作为并购标的,适配新质生产力培育需求;二是明确“小额快速”重组标准,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交易金额低于5亿元且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的项目,全部纳入简易审核通道;三是优化配套融资规则,允许并购重组配套融资比例最高可达交易总价的100%,且募集资金可用于补充标的资产流动资金)。
这些规则调整直接激活了市场活力,据证监会统计,2025年三季度,A股新增重大资产重组预案中,未盈利科创标的占比从2024年的12%提升至27%,配套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9%。
服务层面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上交所除了深化“三开门”咨询沟通机制外,还推出“并购赋能计划”,针对不同类型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对科创企业,联合行业协会开展“技术估值专项培训”;对跨境并购企业,联合国际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编制《跨境并购合规指引》;对中小企业,搭建“并购标的资源库”,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精准对接。
2025年以来,上交所已组织并购专题培训17场,覆盖企业超800家,促成23单产业链并购交易。监管层面则坚持“放管结合”,在提升包容度的同时,建立“高风险项目专项核查机制”,对评估增值率超500%、跨界并购等项目实施穿透式监管,2025年三季度高风险项目审核通过率较普通项目低18个百分点,有效防范了风险。
政策协同效应持续凸显。并购重组政策与再融资、股权激励等政策形成联动,例如上市公司并购科创企业后,可立即实施股权激励,解锁条件可与标的资产业绩挂钩;并购配套融资所募资金,可用于支付标的资产对价及并购后整合费用。这种政策协同让企业并购的全流程更顺畅,2025年以来,实施并购后同步推出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达46家,较2024年同期增长64%。

二、产业逻辑深度重塑,新老赛道并购重组呈现差异化机遇
当前A股并购市场已彻底摆脱“概念炒作”标签,产业整合成为核心逻辑,新兴产业“抱团扩张”与传统产业“转型突围”并行,不同赛道的并购特征与机遇呈现鲜明差异。
新兴产业并购聚焦“技术协同与生态构建”。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赛道,并购不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围绕核心技术的产业链生态整合。中芯聚源董事长高永岗透露,其主导的并购项目中,70%以上为“龙头+配套”模式,通过龙头企业牵引,整合上下游细分领域优质资产,形成技术互补、产能协同的产业集群。
2025年9月,中微公司以23.5亿元收购上海创鑫半导体100%股权,补全了等离子体刻蚀设备的核心零部件供应链,交易完成后其7nm以下先进制程设备的良品率提升8个百分点;在人工智能领域,科大讯飞收购智谱华章部分股权,将多模态大模型技术与工业质检、智能客服等场景深度融合,2025年前三季度相关业务营收同比增长57%。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25年以来,新兴产业并购中“技术互补型”交易占比达62%,较2024年提升21个百分点。
传统产业并购呈现“提质升级与跨界转型”双路径。对于钢铁、煤炭、化工等成熟期行业,并购以“横向整合提升集中度”为主,例如中国神华拟收购国家能源集团旗下13家能源企业,整合后煤炭产能将突破6亿吨/年,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8%,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显著;对于传统制造企业,则通过跨界并购切入新兴赛道,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云南能投收购云南盐业砚山100%股权后,依托盐矿闲置土地布局“盐光互补”光伏项目,预计2026年新能源业务营收占比将突破30%;
万华化学收购青岛蓝谷量子科技40%股权,布局量子点材料在显示面板领域的应用,实现从化工材料向高端电子材料的转型。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产业跨界并购的成功率显著提升,2025年以来完成的跨界并购项目中,标的资产盈利达标率达73%,较2024年提升19个百分点。
交易结构呈现多元化创新。PE机构“产业基金+上市公司联合收购”模式成为主流,2025年以来这类交易占比达38%,较2024年提升15个百分点。此外,上市公司之间的“同业合并”案例增多,2025年已有12单上市公司之间的吸收合并或控制权收购案例,较2024年全年增长50%。这种多元化的交易结构,既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资金压力,又提升了并购的专业性与协同效应,让并购市场更具韧性。
三、跨境并购重组双向扩容,国际资本共享中国机遇
并购重组已成为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重要桥梁,“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发力,既为中国企业拓展了发展空间,也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全新的投资窗口。上交所副总经理王泊表示,并购市场正成为国际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的黄金通道。
在“走出去”方面,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呈现出清晰的战略导向。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首席执行官钱菁指出,当前海外并购主要有三大趋势:国有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持续进行全球战略布局;新能源等领域的民营龙头通过引入海外主权财富基金或私募股权基金,为全球业务扩张提供资金支持;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获取先进技术与市场资源,加速国际化进程。这种战略性并购不仅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也让相关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更具全球化视野。
“引进来”则为A股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发布以来,外资已累计参与沪市十余单股份发行。外资的参与不仅带来了资金支持,更推动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与国际化形象的提升。对于国际投资者而言,并购重组提供了两类核心机会:一是提前布局以科创板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分享中国科技创新红利;二是布局有转型意愿的传统产业公司,享受低估值红利与价值重估机遇。吴亦兵强调,中国产业格局正从高速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行业集中度提升、企业结构优化带来的并购机会,为战略投资者打开了新的窗口。
并购重组市场的崛起,是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体现。从政策层面的制度革新到市场层面的产业整合,从境内交易的活跃升温到跨境并购的双向扩容,并购重组正以多元的形式重塑A股生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并购重组成为资本市场“热词”,爆发式增长或重塑A股生态

重磅发声!政策产业双向赋能,并购重组或迎黄金布局期
整合重塑,资本再出发:并购重组开启价值创造新周期
突然,强势拉升,电池板块大爆发
高交会超全展区亮点抢先看,这些黑科技别错过!
40万㎡+5000家企业!第二十七届高交会明日启幕,多赛道迎催化
【热点聚焦】爆了!沪指再创新高!光伏设备板块狂飙
重磅发布!全球布局迅猛,人形机器人板块迎价值重估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