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创板日报》10月22日报道,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头部企业乐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乐聚机器人”)近日完成15亿元Pre-IPO轮融资,这笔由15家机构联合加注的资金,不仅创下年内人形机器人赛道单轮融资纪录,更预示着行业距离大规模商业化量产已进入倒计时。
一、豪华资本阵容押注,IPO进程加速
本轮融资由深投控资本、深圳龙华资本等国资背景机构领衔,拓普集团、东方精工等产业资本,以及中信金石、中证投资等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形成“国资+产业+金融”的多元投资矩阵。
资本加码背后是公司IPO进程的实质性推进。今年9月,乐聚机器人完成关键工商变更,从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乐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知情人士向记者确认,公司股改已全部完成,IPO计划正按流程推进。作为2016年成立的早期入局者,乐聚机器人此前已吸引深创投、腾讯、松禾资本等机构投资,此次Pre-IPO融资将成为其登陆资本市场的重要铺垫。
二、技术研发筑壁垒,生态合作覆盖40余家巨头
融资资金将重点投向三大领域:核心技术研发、产业链布局与场景落地。技术层面,乐聚正聚焦“小脑+大脑”双系统突破——一方面深化Model-Based与RL算法融合的运控系统,另一方面构建适配产业需求的智能模型,并联合哈工大、北京大学、北京智源研究院等7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攻关。其自主研发的一体化关节模组扭矩密度达200Nm/kg,成本仅为进口产品的43.75%,已实现对同行的批量供货。
场景落地方面,公司已构建覆盖科研、商服、工业、家庭的全场景布局,生态伙伴名单涵盖华为、腾讯、阿里云、中国一汽、中兴通讯等40余家行业巨头。其中与华为的合作尤为亮眼,双方今年3月联合中国移动发布全球首款搭载5G-A技术的人形机器人,成为行业技术突破的标志性事件。
三、全产业链布局成型,量产能力再升级
为支撑大规模量产,乐聚已构建“投资+合资”的产业链整合模式。上游通过股权投资锁定核心零部件供应,先后入股泉智博(一体化关节)、立聚动力(电机)、灵心巧手(灵巧手)等6家企业,实现关键部件国产化率95%;下游与东方精工联合打造人形机器人专用产线,与和而泰、东方精工共建控制器公司,并携手海晨股份成立物流场景解决方案公司,形成从核心部件到量产制造、场景应用的全链条能力。
四、机构观点: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将至,关注产业链核心环节
华泰证券认为,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从0到1突破的关键年份,迎来商业化量产元年。乐聚机器人作为具备全栈研发能力的头部企业,其核心部件国产化突破与工业场景落地进度领先行业,此次融资将加速其量产能力建设,具备技术壁垒的核心零部件环节有望优先受益。
民生证券认为,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奇点已至,应用端、成本端、软件端三重突破打开产业化瓶颈。乐聚通过“技术研发+产业链整合+生态合作”构建的竞争优势,契合行业发展趋势,其IPO进程或将成为板块情绪催化剂,长期看好具身智能赛道的颠覆性潜力。
东吴证券认为,短期工业场景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率先落地领域,乐聚在汽车制造等场景的商业化验证已具备标杆意义。随着其产线投产与订单释放,行星滚柱丝杠、无框力矩电机等高价值量零部件环节将迎来需求弹性,或可考虑产业链上下游国产化布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乐聚机器人获15亿Pre-IPO融资,人形机器人量产赛道再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