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华为举办智能世界2035系列报告发布会,常务董事汪涛发表“探索未知,跃见未来”主题演讲,正式发布《智能世界2035》与《全球数智化指数2025》两大核心报告。这份汇集100多位业界专家智慧、历经200多场研讨会打磨的研究成果,不仅勾勒出未来十年十大技术趋势,更以全新指数模型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量化参考,为资本市场指明数智化投资方向。
汪涛在演讲中强调:“每一次文明的跃迁都源自人类对未知的不断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正重新定义未来可能性,我们亟需以科技愿景指引前路。”报告显示,技术变革将深度渗透社会经济各领域,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助力预防超80%的慢性病,推动健康管理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预防”;中国超90%家庭将拥有智能机器人,而企业端人工智能应用率将突破85%,劳动生产率可提升60%。
《智能世界2035》报告揭示的十大技术趋势中,算力、数据与智能体的演进成为核心主线。其中,算力领域的增长预期尤为震撼:预计到2035年,全社会算力总量将实现10万倍增长,计算领域将突破冯・诺依曼架构束缚,在架构、材料、工艺、范式四大层面完成颠覆性创新。数据作为AI发展的“新燃料”,其存储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AI存储容量预计较2025年增长500倍,占比超70%,AgenticAI将驱动存储范式根本性改变。
通信与智能应用领域同样展现出巨大发展空间。报告预测,通信网络连接对象将从当前的90亿人扩展至9000亿智能体,实现从移动互联网到智能体互联网的跨越。在具体应用层面,L4+自动驾驶汽车将借助世界模型技术突破成为“移动第三空间”,手机App将转型为AI智能体驱动的服务节点,而人机交互则会从图形界面转向融合五感的多模态沉浸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能源与AI的协同发展被置于关键位置。报告指出,能源是制约AI高速发展的核心要素,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将突破50%;同时人工智能将成为新能源系统核心,通过“Token管理瓦特”模式实现电网的动态高效管理,构建技术与能源的良性循环。
同步发布的《全球数智化指数2025》报告则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量化工具。该指数(GDII)基于古典生产要素理论,提出“数据、ICT人才、数智化生产工具”为核心的新时代生产要素,构建涵盖基础设施、行业应用、人才生态等多维度的评估模型,已为超70个国家的AI战略落地提供参考。
招商证券指出,华为报告印证了海内外算力市场的高景气度延续性。海外市场中,英伟达业绩表现符合预期,博通上调AI业务收入指引,显示全球AI基础设施建设保持高支出水平;国内市场上,寒武纪定增获批、海光信息推进并购并实施股权激励,均彰显算力企业对未来增长的信心。
总的来说,华为预测的算力10万倍增长与存储500倍需求扩容,或将直接驱动产业链上下游爆发式增长。结合OpenAI与甲骨文3000亿美元算力采购协议等行业动态来看,算力硬件作为AI落地的核心支撑,将成为率先受益的环节,其中光模块、高性能存储、新型计算器件等细分领域或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同时,能源与AI的融合创新将打开新能源管理赛道的成长空间,具备技术突破能力的ICT企业与能源数字化服务商未来也可能是受益方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华为:到2035年,算力十年增万倍,可再生能源是重要关键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