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认证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证书编号:ZX0118) | 客服电话:400-636-8688 | 投诉电话:0755-33189899

机器人产业链掘金图谱!这四个赛道或将诞生新独角兽!

8月12日,为期5天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即将胜利闭幕。与往届不同,本届大会期间新增了一个消费场景——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ROBOT MALL)面向社会公众正式开放。

 

随着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ROBOT MALL)在北京亦庄正式开放,人形机器人产业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一场景的落地不仅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从“技术展示”向“消费应用”的跨越,也揭示了产业链的成熟与生态的完善。本文将从技术、产业链结构、核心环节及未来趋势四个维度,全面解析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演进逻辑。

 

一、技术突破:从“工业助手”到“生活伙伴”

 

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底层技术的突破。2025年被业界称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其背后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精密制造、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协同创新:

 

AI驱动的智能化升级

 

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成为核心竞争力。通过大模型赋能,机器人具备环境感知、语言交互、自主决策等能力。例如,特斯拉Optimus已能流畅完成抓取鸡蛋、行走避障等复杂动作,而长木谷医疗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则通过AI生成个性化手术方案。

 

“大脑”与“小脑”协同:AI负责全局决策(如路径规划),运动控制系统(如伺服驱动)确保动作的精准执行,两者结合实现类人行为。

 

硬件迭代:高精度与轻量化并重

 

关节模组:旋转关节(含无框力矩电机、谐波减速器)与线性关节(丝杠、直线执行器)是核心。特斯拉Optimus全身28个自由度,关节成本占比达55%,其中无框力矩电机(占14.1%)技术壁垒极高。

 

感知系统:3D视觉传感器(如奥比中光)、力觉/触觉传感器、惯性导航系统等,构成机器人的“五感”。以医疗领域为例,骨科手术机器人需亚毫米级定位精度。

 

材料创新:轻量化材料(如碳纤维、钛合金)与自润滑轴承(如长盛轴承)的应用,显著提升机器人运动效率与寿命。

 

机器人产业链掘金图谱!这四个赛道或将诞生新独角兽! 1

 

二、产业链结构:四大环节的协同演进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可分为上游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下游应用场景三大层级,每个环节均呈现高度专业化分工。

 

1、上游:核心零部件的价值链重构

 

感知层:

 

视觉传感器:奥比中光、华为、大华等企业提供3D摄像头及SLAM算法,支撑环境建模与避障。

 

力觉/触觉传感器:国产厂商如柯力传感、汉威科技加速替代进口,成本较国际品牌降低60%-70%。

 

决策层:

 

AI芯片与算法:华为昇腾、寒武纪MLU系列为机器人提供算力支持;大模型(如通义千问)优化任务规划。

 

执行层:

 

减速器:纳博特斯克、双环传动等占据主流市场,精密行星减速器需求增长显著。

 

伺服系统:麦格米特、汇川技术等国产厂商在控制精度上逼近国际水平。

 

电机:无框力矩电机由科尔摩根、威腾斯坦主导,但国产厂商(如禾川科技)已实现部分替代。

 

2、中游:本体制造的产业化突围

 

头部厂商引领:优必选(Walker系列)、宇树科技(H1)、傅里叶(GR-1)、小米(CyberOne)等企业加速量产进程。特斯拉Optimus的量产计划进一步倒逼供应链成熟。

 

设计与集成:

 

模块化设计:通过标准化关节模组、灵巧手等部件,降低研发成本。例如,灵巧手成本占比约15%,但国产厂商(如未来机器人)已实现50%自给率。

 

仿生结构:中信重工的智能作业机器人采用双足设计,解决狭窄空间作业难题,拓展工业场景边界。

 

3、下游: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渗透

 

工业领域:

 

制造业:MagicBot Gen-1在点胶场景中实现20秒/次双工操作,效率提升3倍。

 

物流与仓储:机器人分拣、搬运等场景普及,预计2025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500亿元。

服务业:

 

医疗:骨科手术机器人(长木谷)、康复机器人(傅里叶)推动精准医疗。

 

家庭服务:清洁机器人(科沃斯)、养老护理机器人(优必选)缓解劳动力短缺。

 

消费场景:

 

娱乐与教育:机器人乐队、仿生宠物等产品通过ROBOT MALL等渠道进入C端市场。

 

商业服务:咖啡馆拉花机器人、商场导购机器人提升服务体验。

 

机器人产业链掘金图谱!这四个赛道或将诞生新独角兽! 2

 

三、核心环节:高价值与高壁垒并存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高精度零部件与核心算法是利润与竞争焦点:

 

传感器与执行器:

 

力传感器:特斯拉Optimus中价值占比从2023年的10%升至2030年的15%,成为关键增量。

 

灵巧手:单价约5000-10000元,国产厂商通过集成触觉反馈与柔性材料降低成本。

 

运动控制系统:

 

伺服驱动:麦格米特、汇川技术的控制器已支持多轴协同,响应速度达毫秒级。

 

AI算法平台:

 

大模型训练:杭州、合肥等地的智算中心提供算力支持,降低开发门槛。

 

四、未来趋势:从“技术竞赛”到“生态构建”

 

产业链本土化加速

 

中国已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产业集群,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70%。例如,武汉、长沙的芯片产业支撑决策系统,广东、江苏的精密制造保障执行层。

 

消费场景的爆发式增长

 

ROBOT MALL的开放标志着机器人从B端向C端延伸。未来,家用机器人(清洁、陪伴)、教育机器人(编程教学)将成为新增长点。

 

政策与资本的双重驱动

 

杭州等地出台专项政策,要求加强算力基础设施与核心技术攻关;中信建投证券等机构看好传感器、垂类应用等环节的投资机会。

 

五、人形机器人的“黄金十年”

 

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从“实验室原型”走向“量产落地”。随着4S店等消费场景的普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效应将进一步放大。从技术角度看,AI大模型与精密制造的融合将持续突破性能瓶颈;从商业角度看,中国凭借完整的供应链与成本优势,有望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未来十年,人形机器人将不仅是“生产力工具”,更将成为人类社会的“智能伙伴”。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25)

 

机器人产业链掘金图谱!这四个赛道或将诞生新独角兽! 3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机器人产业链掘金图谱!这四个赛道或将诞生新独角兽!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