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受新易盛中报大幅预增利好带动,CPO概念股集体走强。截止发稿,新易盛涨超20%再创历史新高,东田微、天孚通信、中际旭创、明阳电路、生益科技、仕佳光子等跟涨。消息面上,新易盛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37亿元至42亿元,同比预增328%-385%,其中Q2净利润21.27亿元-26.27亿元,环比增长35.22%-67.01%。
一、技术突破
CPO通过将光引擎与交换芯片深度集成,颠覆了传统可插拔光模块架构。英伟达在2025年GTC大会上推出的Quantum-X硅光共封交换机,不仅支持IB和以太网双协议,更将系统能效提升3.5倍,标志着CPO技术从概念验证进入量产倒计时。国内企业同样展现出强劲创新力,立讯技术自主研发的“共封装光互连技术”,通过光、电、热协同设计,将模块体积缩小40%,并主导制定中国首个CPO技术标准,实现从专利布局到产业话语权的跨越。
技术迭代的加速度远超预期。硅光集成与3D封装技术的突破,使CPO功耗较传统方案降低70%,传输速率突破1.6Tbps。国内企业推出的3.2T液冷CPO光引擎,已获海外批量订单,凸显市场对高性能产品的迫切需求。这种技术替代效应,正推动CPO从超算中心向边缘AI、元宇宙等场景渗透,形成“高端突破、全域覆盖”的应用格局。
二、产业链协同
CPO的产业化进程离不开全产业链协同。英伟达联合台积电、Lumentum等企业构建的CPO生态,涵盖芯片设计、封装测试、材料供应等全环节,其Quantum-X交换机将于8月量产,首批订单已锁定头部云服务商。国内产业链则呈现“垂直整合+开放合作”的特色,中际旭创为英伟达提供1.6T光模块,天孚通信攻克保偏光纤技术瓶颈,长光华芯推出100G EML光芯片并实现量产,形成“上游材料-中游器件-下游应用”的闭环能力。
资本层面,产业基金与私募基金形成合力。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基金通过提前卡位技术龙头,近1月收益领跑全市场,凸显资本对行业长期价值的认可。这种“技术+资本”的双轮驱动,正加速CPO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商用。
三、政策赋能
政策红利成为CPO发展的强力推手。中国“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明确要求,到2025年数据中心算力密度提升50%,并推动400G/800G全光网络建设,直接拉动高速光模块需求。国资委对智能算力中心的建设要求,以及“东数西算”工程的落地,更将CPO纳入国家算力基础设施的核心架构。美国CHIPS法案对本土光芯片产能的扶持,虽加剧国际竞争,但也倒逼国内企业加速自主创新。
制度创新同样关键。科创板“1+6”新政允许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未满3年的科创企业,为CPO领域的技术整合提供便利;《数据流通安全治理方案》的出台,则为CPO在数据中心的规模化应用扫清障碍。这种“顶层设计+落地细则”的政策组合,正在构建CPO发展的良好生态。
四、市场前景
摩根大通预测,CPO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4600万美元飙升至2030年的8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30%。这种增长不仅源于AI算力需求的爆发,更来自技术渗透率的提升——预计到2027年,CPO在1.6T以上速率场景的渗透率将超过30%,成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标配。
投资逻辑正从“概念炒作”转向“业绩兑现”。新易盛中报预增带动股价创历史新高,其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幅达328%-385%,印证了CPO商业化落地的确定性。立讯技术的CPO原型样机已进入头部客户验证阶段,其“CPO攻坚高端+CPC覆盖主流”的双轨战略,有望在未来三年实现通讯业务复合增长率远超行业基线。这种“技术突破-订单释放-业绩增长”的正向循环,正在重塑板块估值逻辑。
CPO的崛起,本质是AI算力需求与光通信技术迭代的共同作用。这场变革不仅关乎数据传输效率的提升,更涉及全球产业话语权的争夺。随着英伟达Quantum-X交换机量产、国内CPO标准落地,行业正站在商业化落地的“奇点时刻”。对于投资者而言,需把握技术迭代主线,聚焦具备硅光芯片、先进封装等核心技术的企业,同时警惕短期市场情绪波动与产能过剩风险。在AI重塑世界的进程中,CPO或将成为打开未来十年光通信黄金周期的“钥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CPO领涨股市,光通信板块强势劲头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