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以来,A股科技板块迎来阶段性调整,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相继回调,市场对“科技牛是否终结”的讨论愈演愈烈。
但回顾历史上两轮科技牛的调整规律,结合当前核心指数的调整幅度、时长,本轮调整更像是牛市中的“中场休息”。
数据宝、华金证券、大同证券等机构的统计与预测显示,科创50、创业板指的调整已接近历史阈值,业绩高增长与估值合理性形成强支撑,见底信号或正逐步显现。
一、以史为鉴,科技牛调整有迹可循,当前进度已过七成
A股历史上两轮典型科技牛(互联网牛市、赛道牛)的调整数据,为判断本轮行情提供了重要参考。无论是调整幅度还是持续时长,当前核心指数均已接近历史均值,进一步下行空间或有限。
1、过往科技牛调整:幅度多超20%,时长集中20-57交易日
回顾两轮科技牛的大级别调整,核心指数的调整呈现“幅度够深、时长可控”的特征。在2014年互联网牛市中,创业板指于2月25日至5月19日期间展开调整,最大调整幅度达22.95%,持续57个交易日触底回升;而在2019-2021年赛道牛期间,创业板指经历三轮较大级别调整:2019年4月8日至6月10日调整幅度超21%(持续63个交易日),2020年2月26日至3月23日调整幅度近21%(持续25个交易日),2021年2月至3月调整幅度超25%(持续28个交易日)。
值得注意的是,赛道牛后期的调整节奏明显加快,2020-2021年的两轮调整均在30个交易日内完成,体现出“快跌快企稳”的特征。
从调整幅度来看,历史上科技牛的大级别调整幅度普遍在20%-25%区间,仅有2014年互联网牛市的调整时长超过50个交易日,其余多集中在20-30个交易日。
这一规律表明,科技板块作为高景气赛道,调整往往不会过度延长,一旦幅度与时长达到市场共识的“阈值”,资金便会重新回流。
2、本轮调整:科创50接近历史极值,创业板指调整空间有限
截至2025年11月23日,本轮科技板块调整的核心数据已清晰呈现:创业板指自高点调整以来,累计经历17个交易日,调整幅度达12.36%;科创50指数调整更为充分,累计调整31个交易日,调整幅度达19.28%。
对比历史数据不难发现,科创50的调整时长已超过赛道牛时期25-28个交易日的平均水平,调整幅度也已接近20%的历史常见阈值,距离历史最大调整幅度(25%)仅差约5.72个百分点;而创业板指的调整幅度尚未达到历史均值(22%左右),但调整时长仅为历史最短调整周期(25个交易日)的68%,后续或仍有短期波动,但整体下行空间或已被明显压缩。
华金证券指出,本轮科技股主要指数的调整幅度、时长相比过往两段科技牛“略显不足”,但科创50指数的调整时间和幅度已接近此前几次行情的波动调整时长,率先进入“底部区域”;创业板指虽仍有调整空间,但当前12.36%的幅度远低于历史20%以上的平均水平,无需过度恐慌。
二、机构一致预期,三大见底指标明确,当前已满足多项条件
华金证券、大同证券等机构通过梳理历史数据,总结出科技板块见底的核心指标,涵盖政策产业、情绪资金两大维度。从当前数据来看,部分指标已调整到位,剩余指标正逐步接近阈值。
1、政策与产业催化指标:核心驱动力持续存在,未出现转向信号
华金证券明确强调,驱动科技板块见底的核心因素是“积极的政策和产业催化”。当前这一核心逻辑并未改变:政策层面,广东省已印发《广东省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4400亿元,北京、上海等省份也密集出台AI应用扶持政策,形成全国性政策支持矩阵;
产业层面,英伟达Q3财报显示云端GPU全部售罄,AI应用需求进入爆发期,而国内半导体、6G、AI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进程持续推进,大同证券指出“部分产品涨价在即,国产替代空间庞大”,产业景气度未出现下行信号。
政策与产业的双重支撑,意味着本轮调整并非由基本面恶化引发,而是资金面与情绪面的短期波动。历史数据显示,只要政策与产业逻辑未变,科技板块的调整往往是阶段性的,一旦情绪修复,资金便会快速回流。
2、情绪指标:成交额占比达标,换手率接近阈值
情绪指标的调整充分度,是判断科技板块见底的重要参考。
华金证券指出,科技板块见底时,TMT指数换手率多下降至30%以下,TMT成交额占比多下降10个百分点。从当前数据来看,自8月27日调整以来,TMT成交额占比已大幅回落16.2个百分点,远超10个百分点的见底阈值,表明资金炒作热度已明显降温,筹码交换趋于充分;而TMT指数换手率分位数最低仅为59.2%,虽尚未降至30%以下,但已从高位回落超40个百分点,距离见底指标的差距正在缩小。
从市场情绪的其他维度来看,近期单日超5000只个股下跌的极端行情已出现,据新浪财经统计,历史上类似极端下跌后,5日内反弹概率达78%,恐慌情绪宣泄接近尾声。同时,科创50、创业板指的短期超跌反弹信号已在技术面显现,部分优质标的开始出现资金抄底迹象,情绪修复可期。
3、资金指标:融资余额仍需消化,回流信号初现
资金面的调整到位,是科技板块见底的另一关键标志。华金证券表示,历史上科技板块见底时,TMT行业融资余额多下降10%左右。
从最新数据来看,截至2025年11月18日,TMT50ETF融资余额为76.23万元,较前一日增加3.25%,自8月27日调整以来融资余额仍呈净流入状态,流出幅度明显不够,这也是当前尚未完全满足的见底指标。不过,融资余额的持续流入也从侧面反映出,市场对科技板块的长期信心未变,短期资金流出压力已逐步缓解。
此外,北向资金的波动也成为影响短期资金面的重要因素。近期北向资金出现3日净流出210亿元的情况,但历史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对科技板块的配置具有长期趋势性,短期流出更多是受全球流动性预期影响,一旦外围市场企稳,北向资金回流有望成为科技板块见底的“助推器”。
综合历史数据、机构见底指标及业绩估值逻辑,本轮科技板块调整已进入尾声阶段,见底信号正逐步显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本轮科技牛调整到哪儿了?见底信号或正逐步显现

机器人三重大利好,AI应用超级赛道,板块底部或已确认
近期利好不断!机构:AI应用端迎全新催化阶段
【热点异动】突然爆发,光刻胶板块持续走强
AI应用赛道突然升温!科技巨头集体入场,行情或刚开始
大信号!政策托底+产业刚需,并购重组步入“质与量”的新阶段
央地国企齐发力!高端制造成并购主战场,重塑产业竞争格局
拒绝情绪陷阱!慢牛震荡中:心态修炼与逆市策略——
【热点聚焦】突然拉升!光刻胶板块逆势上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