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前后,中国算力产业迎来重磅利好。工商银行与中国联通相继公布的服务器采购结果显示,两大项目合计金额超110亿元,其中约100亿元流向搭载国产芯片的服务器供应商,这场由金融与通信巨头主导的集中采购,成为国产算力产业加速崛起的生动注脚。
一、百亿订单落地:国产芯片成绝对主力
据第一财经10月4日公众号发文,10月4日浪潮信息正式确认独家斩获工商银行30亿元海光芯片服务器采购项目。此次招标设置了严苛的准入门槛,不仅要求投标方为服务器原厂商,还规定其海光芯片服务器产品需在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期间,与至少一家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或主流运营商签订过2000万元以上合同。最终浪潮信息成为唯一正选中标方,中兴通讯与联想仅作为备选,这种“独家中选”模式打破了此前多厂商分食订单的惯例。
在通信领域,中国联通79.6亿元通用服务器集采同样向国产算力倾斜。此次采购分为两大标包,其中搭载英特尔CPU的服务器预算仅8.95亿元,而国产算力服务器预算高达70.67亿元,占比超88%。从采购数量看,使用英特尔CPU的服务器为8625台,数量占比9.9%;使用海光CPU的服务器为3.02万台,数量占比34.8%;使用鲲鹏CPU的服务器为4.82万台,数量占比55.3%。这部分国产订单中,鲲鹏服务器获得42.85亿元预算,海光服务器占27.82亿元,新华三、武汉长江计算、平治信息等八家厂商成功分食份额。以平治信息为例,其凭借海光、龙芯定制服务器产品拿下4.51亿元订单,进一步巩固了在运营商集采中的地位。
资本市场已快速响应这一产业信号。国庆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浪潮信息股价上涨2.51%,市值攀升至1096亿元,反映出市场对国产算力龙头业绩增长的强烈预期。
二、本土算力崛起:技术突破与生态完善双驱动
此次百亿订单向国产算力倾斜,背后是本土芯片技术的持续突破与市场验证的双重支撑。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x86服务器市场规模达393亿美元,浪潮信息以30.8%的份额稳居第一,超聚变和新华三分别以13.3%、12.6%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三位。浪潮信息技术路线已形成“英特尔+x86架构国产芯片”的双轮驱动模式,其中海光芯片成为国产替代核心力量。
海光信息与华为构成了当前国产服务器芯片的两大核心阵营。海光CPU兼容x86指令集及主流操作系统,DCU产品支持“类CUDA”环境,这种兼容性优势使其快速打入金融等关键领域,南京银行近期招标亦明确指定海光芯片服务器。华为则凭借鲲鹏CPU与昇腾AI加速卡构建生态,据行业人士观察,目前国产服务器芯片市场中,鲲鹏占比约70%,海光占比达30%,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
技术适配能力的提升更让国产算力融入AI发展浪潮。DeepSeek等国内大模型上线后,海光、昇腾及寒武纪芯片均迅速完成适配,打破了海外芯片在AI算力领域的垄断。经历高端设备与设计工具受限的考验后,国内芯片企业已从“生存战”转向“攻坚战”,产业共识逐步凝聚为“技术冲上去、生态建起来”的发展目标。
三、机构观点:渗透率提升打开成长空间
中信证券强调,以昇腾、海光为代表的国产算力正加速迭代,华为在2025年9月18日全联接大会上首次明确披露昇腾系列AI芯片规划,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推出昇腾950PR,第四季度推出昇腾950DT,2027年、2028年第四季度分别推出昇腾960、970。自主可控趋势已不可逆转,随着金融、运营商等关键领域采购向国产倾斜,昇腾链等核心生态相关硬件龙头有望持续受益。
中长期来看,万联证券在行业策略报告中明确提出,算力是2025年通信行业核心投资主线之一。当前国内智能算力规模保持高速增长,IDC发布的《中国智算服务市场(2024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4上半年中国智算服务整体市场同比增长79.6%,市场规模达到146.1亿元人民币。智算中心建设带动服务器需求激增,叠加液冷等绿色技术升级,国产算力产业链从芯片、服务器到光模块的全链条机遇已全面打开。
中原证券则补充称,国内厂商不仅在模型层对标海外,更在超节点和集群层面实现突破,HBM自主与互联技术进步将进一步夯实国产算力的竞争优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国产算力迎100亿“红包”大订单!工行联通集采凸显替代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