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底,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按下“加速键”。近期,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配套政策正在陆续出台。9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7年,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初步构建,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根基不断夯实,人工智能赋能能源核心技术取得显著突破,应用更加广泛深入。
同时,推动五个以上专业大模型在电网、发电、煤炭、油气等行业深度应用,挖掘十个以上可复制、易推广、有竞争力的重点示范项目,探索百个典型应用场景赋能路径,培育一批能源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发创新平台,制定完善百项技术标准,培养一批能源与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探索建立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金融支撑体系,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发展模式,能源领域智能化成效初显。
到2030年,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专用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算力电力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建立绿色、经济、安全、高效的算力用能模式。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的理论与技术创新取得明显成效,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跨领域、跨行业、跨业务场景赋能,在电力智能调控、能源资源智能勘探、新能源智能预测等方向取得突破,具身智能、科学智能等在关键场景实现落地应用。
此次发布的《意见》特别注重人工智能与能源应用场景的融合,覆盖了电网、能源新业态、新能源、水电、火电、核电、煤炭、油气八大主要场景。为保障目标落地,促进“人工智能+”与能源领域八大典型场景融合,《意见》提出要聚焦能源领域数据孤岛化、算力碎片化、算法黑盒化、算力高耗能等技术瓶颈,推动开展适用能源领域的数据、算力、算法等共性关键技术攻关。
从人工智能板块整体来看,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行业发展正步入快车道。产业链业绩在2025年中报披露期呈现出分化态势,但长期向好趋势不变。Wind数据显示,在已披露半年报的85家AI产业链上市公司中,近三分之二实现盈利,其中15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过100%,这些高增长企业绝大多数集中在算力基础设施领域。例如,寒武纪上半年实现营收28.81亿元,同比增4347.82%;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38亿元,首次实现上半年盈利。海光信息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6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4.08%;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达到了8.53亿元,同比增长25.97%。
国金证券表示,大的主线预计还是集中在AI产业链相关方向,宏观背景上,有人工智能+行动鼓励AI与科学技术、产业、社会治理等结合落地;中观角度,三季度进入国内外头部大模型厂商密集更新迭代周期,AI落地应用进展持续;微观角度,今年半年度相关上市公司AI落地陆续披露相关进展,进展喜人,下半年预计环比有积极增长。
华夏基金认为,2025年AI领域的投资机会可主要围绕以下三大逻辑展开:海外算力持续加码、国产大模型的蓄力突破,以及AI应用临近爆发前夜。海外云厂商在算力方面的投入进入高速扩张期,如Meta在2025年上半年投资现金流占经营现金流的比例急剧上升至92.7%。而国产算力板块的核心瓶颈在于芯片自主化进程,半导体产业链的突破将成为国产AI生态崛起的关键。尽管AI应用已连续多年成为市场关注热点,但至今尚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现象级爆品,2025年第四季度预计将成为多项AI应用的重要验证节点。
总体而言,随着政策对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的大力推动,尤其是在能源领域的深入应用,人工智能板块有望在技术突破、应用拓展和市场认可等方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投资者可密切关注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动态,把握相关投资机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政策“王炸”来了!AI+能源双驱加码新周期,下午这些赛道或要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