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业航天发展提速:规模连增,政策抬升战略地位
据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统计,2023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6582.2亿元,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约7133.2亿元,其中,导航与位置服务5815亿元,卫星遥感产业170.3亿元,卫星通信888.5亿元,商业航天设备59.7亿元,发射规模199.7亿元;预计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约7810.4亿元。
商业航天政策支持深化,产业战略地位显著抬升。2015年被称为“中国商业航天元年”,当年发布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商业航天的发展。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商业航天列为战略新兴产业;2024年商业航天首次作为“新增长引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表述由“快速发展”变为“安全健康发展”。
十四五期间,商业航天一级市场投融资持续升温,自2021年初至2025年5月,该领域总融资金额超500亿人民币。2025年6月,证监会在《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中明确表示“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为商业航天领域国内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清扫障碍。
二、商业航天产业链解析:上中下游各环节分工明确
商业航天产业链涵盖多个环节,可分为上中下游。
产业链上游为卫星制造,包括卫星平台、卫星有效载荷和卫星整星制造;
产业链中游包括卫星发射服务与地面设备制造,卫星发射服务包括发射场搭建、运载火箭制造和卫星在轨交付,地面设备包括地面站和终端设备;
产业链下游为卫星的应用及服务,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等。
三、券商集体看好:低轨组网加速,民营火箭成新动能
财通证券研报认为,低轨互联网卫星下游运营应用的潜在市场空间广阔,但目前我国商业航天产业仍处于快速扩张的建设初期,卫星平台及载荷制造、火箭发射环节仍 有待突破,产能具有稀缺性。随国内可回收火箭迎来密集首发,重要低轨卫星互联网组网加速, 产业多环节有望迎来积极变化。
光大证券认为,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商业航天战略定位新兴产业,北京、上海、海南等地亦出台专项政策,推动形成商业航天产业集群。我国政策高度重视商业航天产业建设,国内“星网”、“千帆”等星座计划已开始批量发射卫星,低轨卫星发展节奏有望显著提速。
中信建投认为,随着民营大运力液体火箭的逐步成熟,可回收技术试验的逐步推进,以及相关企业对于市场开拓的逐步突破,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项目有望逐步向民营火箭开放,民营液体火箭将成为我国火箭发射资源的有力补充,并有望实现火箭发射成本的显著降低,加速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带动火箭、卫星产业链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财富在线 » 商业航天火了!规模将冲7800亿,券商集体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