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关于加强自律管理 推动证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28条措施系统部署行业发展方向,覆盖投行、财富管理、国际化等核心业务。这一政策的出台,与金融科技加速渗透、市场活力提升形成共振,推动券商板块近期表现亮眼,金融软件等关联领域亦同步走强,折射出证券行业在改革与创新中迎来的新机遇。
一、政策重塑业务逻辑:从规模扩张到质效提升
“28条”最鲜明的导向,是推动券商从传统通道业务向“专业服务+功能发挥”转型。在投行业务领域,政策细化了保荐承销全流程标准,要求压实“看门人”责任,同时将投价报告质量纳入评价体系,引导券商提升定价能力。这一调整直击注册制下的核心痛点——过去部分项目“重发行、轻质量”的倾向被遏制,倒逼券商深耕行业研究与企业价值判断,形成“定价能力强则业务机会多”的良性循环。近期多家券商投行部门调整考核机制,将“项目持续督导质量”与薪酬直接挂钩,正是政策落地的微观体现。
财富管理业务迎来明确支持信号。政策鼓励券商加强投研能力,推动投顾业务转型,规范资管业务发展。这与市场需求形成呼应,随着居民财富向资本市场转移,投资者对个性化资产配置、长期理财规划的需求激增。部分券商已行动起来,通过AI投顾优化服务效率,依托基金投顾牌照拓展服务边界,从“卖产品”转向“做配置”,业务收入结构持续优化。
国际化布局被提到战略高度。政策支持优质券商依法开展跨境业务,促进数据有序流动。这与陆家嘴论坛上“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等开放举措形成联动,为券商参与跨境投融资、服务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条件。近期多家头部券商加强香港子公司业务协同,在跨境并购、离岸金融等领域探索新场景,正是对这一导向的积极响应。
二、科技赋能加速渗透:金融IT与券商业务深度融合
券商板块的走强,离不开金融科技的“催化剂”作用。“28条”明确提出“强化科技赋能”,而市场层面,央行正研究新阶段金融科技发展规划,“跨境支付通”上线、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规则优化等举措,为券商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具体场景。
金融软件企业成为直接受益者。券商投行的智能审核系统、财富管理的智能投顾平台、跨境业务的区块链结算工具,都依赖金融IT服务商的技术支撑。近期指南针、大智慧等企业股价活跃,正是因为其为券商提供的行情交易系统、风险监控工具需求大增。
区块链、AI等技术的应用持续突破。政策鼓励探索区块链在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与券商债券业务、场外市场建设形成契合。部分券商已试点“区块链+ABS”,实现资产现金流透明化追踪;AI技术则在客户服务、风险控制等领域落地,既提升效率又降低风险,成为券商核心竞争力的新组成。
三、市场信心与机构共识:改革红利下的价值重估
政策与技术的驱动,已反映在市场情绪中。近期券商板块领涨金融股,金融软件相关ETF成交额显著放大,资金对行业前景的认可清晰可见,德讯征顾认为,证券行业正进入“改革深化+科技赋能”的新周期。
平安证券指出,AI与金融的融合将重塑券商业务模式,投研、风控、服务等环节的效率提升空间巨大。长江证券则关注到跨境支付、数字人民币等领域的创新,认为这将打开券商国际化业务的增长空间。民生证券提到,海外券商已探索股票代币化等新形态,国内券商在合规前提下的创新尝试,可能成为未来增长点。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并非只谈发展,也强调“合规风控更自觉”。“28条”强化了债券、衍生品等业务的风险监测,要求完善场外业务交易报告库,这为行业健康发展筑牢了底线。近期券商纷纷升级风控系统,将政策要求转化为具体指标,在创新中守住风险底线,为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四、展望:在功能发挥中打开成长空间
未来券商板块的主线,将是政策红利与业务创新的持续释放。投行领域,随着发行定价机制更市场化,具备行业深耕能力的券商将脱颖而出;财富管理领域,能提供“投研+服务+科技”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机构,将更易获得客户青睐;国际化领域,与跨境支付、数字人民币等政策工具结合紧密的券商,有望在全球市场分得更大蛋糕。
金融科技的渗透将进一步深化。从智能投顾到区块链结算,从量化交易到跨境数据互联,技术不仅是效率工具,更将重塑业务形态。券商与金融软件企业的协同会更紧密,形成“券商提需求、科技做支撑”的生态格局。
“28条”的出台,标志着证券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政策引导、科技赋能、市场驱动的合力下,券商正从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升级为“建设者”,其走势的强势不仅是市场情绪的反映,更是行业价值重估的开始。未来,那些能将政策导向、技术创新与客户需求精准对接的券商,将在新一轮发展中占据先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顾 » “28 条”引燃券商,走势正酣……